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在演艺大世界,过条马路看场戏

2024-03-15 纪委 37
2023年5月5日,上海,墙体灯光秀混搭音乐会、复古走秀等艺术形式的多媒体剧“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点亮外滩源大草坪,打造户外文旅新消费 &; ...

演艺大世界1.jpg" src="/storage/article/image/202403/1736b2cbb5cc33c51523eae55af19b2d.jpg" alt="演艺大世界1.jpg" data-size="120535">

2023年5月5日,上海,墙体灯光秀混搭音乐会、复古走秀等艺术形式的多媒体剧“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点亮外滩源大草坪,打造户外文旅新消费

 

  5年时间里,以环人民广场地区为核心,黄浦区围绕“演艺大世界,活力艺街区”的发展愿景,串珠成链,构建起一个辐射全区以及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高密度剧场集群。

  黄浦区演艺文化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康骐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2018-2021年期间,演艺大世界的剧场数量翻了3倍,到2023年底已聚集26个专业剧场和80多个演艺新空间,可谓“移步换戏、步步有戏”,在黄浦,已经实现了“过条马路看场戏”。

  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均以戏剧尤其是音乐剧集聚闻名。而“演艺大世界”更涵盖了戏剧、舞剧、音乐剧、戏曲、话剧、爵士乐、脱口秀、音乐会、元宇宙沉浸剧等跨越传统与现代、兼具中西方特色的更加丰富多元的表演业态。

  除剧场和大戏集聚之外,5岁的演艺大世界内首演首秀频繁上演,名家名团纷至沓来,演艺消费深度融合,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提升。

  “对标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我们一直在对比和追赶,也不断在创新。”康骐说。

  首演首选地

  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演艺大世界已经显示出了高度的集聚效应。

  目前,演艺大世界内的26个专业剧场里,既有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上海音乐厅、上海儿童艺术剧院等千人座位以上的大型剧场,也有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共舞台、长江剧场等中型剧场,更有80多个年轻人喜爱的演艺新空间。

  除场域集聚之外,剧院也实现了领域细分,走向多元化的“驻场演出”模式,彻底告别了“一个剧场啥都演”的时代。

  比如,看音乐剧去“一点一带”:“一点”是上海文化广场,主打原版引进大戏和本土原创精品剧;“一带”则是沉浸式小剧场音乐剧集聚带,包括亚洲大厦和上海大世界、“市百一店”和世贸广场等演艺消费综合体。

  位于外滩的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主打高端爵士乐演出,全年有大乐队驻场演出,拥有稳定观众群。

  国风音乐会《海上生民乐》在上海音乐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朱鹮》在美琪大戏院,越剧《红楼梦》在宛平剧院,海派独角戏《石库门的笑声》在中国大戏院均创下了极佳的驻演成绩。

  集聚,更体现在戏上——演艺大世界逐步成为优秀演艺项目在全球、亚洲和中国首演的首选地。而首演,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原创”和“精品”。

  有这样一个数据对比:2019年全年,演艺大世界的演出量不到2万场,到2023年底突破了4万场;2019年,演艺大世界的首演量是80部,到2023年底将近100部。

  曾登陆央视春晚的舞剧《只此青绿》,早在2021年便在上海大剧院完成上海首演。陈佩斯的“戏台三部曲”之《惊梦》同样是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中国首演,开票一小时内即破百万元票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作品是从演艺大世界首演后,开启了全国巡演之路,如《剧院魅影》(中文版)、《哈姆雷特》、《阿波罗尼亚》(镜框版)等。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总导演的话剧《红色的起点》在中国大戏院连演10场后,沿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轨迹,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巡演41场。

  “演艺消费集聚区”日渐成型

  剧场和戏剧的集聚,最终带来了人的集聚。

  目前,演艺大世界已经汇聚了全国90%的音乐演员。黄浦区则集聚了大麦、当然有戏、缪时文化、星空间系列运营公司、猫眼戏中人、七幕人生等一批头部演艺内容制作公司。

  更多名家名团也在持续“进驻”。

  著名导演田沁鑫担纲中国大戏院艺术总监,负责打造“一年三个演出季”。以知名话剧艺术家陈薪伊命名的艺术中心落户人民大舞台,每年制作出品一台原创大戏,目前已出品了《洋麻将》、全女版《奥赛罗》、《龙亭侯蔡伦》和《威尼斯商人》等剧目。

  同时,演艺大世界内还形成了贯穿全年的“3+N”的节展:“3”是三大专业性国际节展——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 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戏剧邀请展和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喜剧节;“N”是指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长三角城市戏剧节,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思南赏艺会、昆曲雅音会等一批节展活动,一年四季“全城有戏、全民观演”。

  由于音乐剧演出高度聚集,演艺大世界还创新推出了“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

  2024年2月25日,“2023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举行了颁奖典礼,现场还发布了“音乐剧演出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1.0版”。未来,这一奖项可能成长为中国的“奥利弗奖”和“托尼奖”。

  人的持续集聚与碰撞,又带动整个黄浦区走向演艺“街区化”——不但“过条马路看场戏”,而且“可观剧、可赏景、可购物、可交友”的“演艺消费集聚区”日渐成型。

  2023年5月,黄浦文旅集团以外滩源历史建筑作为天然的舞台背景,在外滩源户外草坪上打造了文旅融合品牌项目——“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在光影变幻之中,著名演员濮存昕主演了《哈姆雷特》精彩片段。由于观众反应热烈,“公园里的莎士比亚”又于“十一”假期“返场”,由“昆曲王子”张军主演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

  下一步,黄浦文旅集团还将在有96年历史、由梅兰芳大师剪彩的大光明电影院顶楼露台打造全球首家电影主题沉浸式餐厅“夜半”。观众可以一边吃饭一边沉浸式体验百年电影史,也可以与同伴一起边吃边“拍电影”。

  “我们希望未来游客来到黄浦区,都能够留下来看场戏,以此增加黄浦的黏度,助力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峰表示。

  打造全国领先“文化营商环境”

  面对演艺大世界里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空间,政府如何把握政策的度,既鼓励创新,又适度监管?

  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黄浦区政府一直秉持“包容业态、审慎监管”的原则,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文化营商环境”。

  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黄浦区了出台《关于推进黄浦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复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指导协助企业及时享受相关金融支持、税收减免、房租减免、社保金免缴缓缴、援企稳岗等政策,并持续对演艺大世界重点项目进行资金配套支持。

  此外,黄浦区还推出支持行业人才落户的相关政策,推荐优秀演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急需核心人才申请区域专用落户,为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和货币化补贴。

  政策护航之下,2022年夏,演艺大世界于7月8日起在全市范围率先恢复演出,首个周末即推出16部演出剧目,迈出演艺市场恢复的第一步。

  面对近年来演出数量不断增长的驻演话剧音乐剧和现代舞剧,黄浦区文旅局不以完成行政许可为终点,而是把“金牌店小二”式服务贯穿于演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在演出联排时即参与监管。

  现场审看新剧目联排,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督促修改,为企业预留了较大的时间余量,一经推出就受到企业欢迎。

  针对相声等语言类演出增多和申报文本密集的问题,黄浦区文旅局还创新推出了一种叫做“剧本库”的审批方式。

  具体方法是,对已审核剧本进行电子存档,后续申报中新剧本只需与“剧本库”进行电子比对,存量演出内容可免审,只需审核增量演出内容,从而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

  王莉介绍,黄浦区演艺产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因此在政策创新和打造文化营商环境上,黄浦区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首个密室剧本杀、首个 livehouse(小型现场演出)、首个演艺新空间和首个元宇宙沉浸式娱乐空间的内容备案登记证明,都诞生在黄浦区。

  伴随演艺大世界的发展,黄浦区还形成了涵盖景区、商区、社区和剧场的三级票务服务网络和19家各级站点,去年更对标百老汇推出了“尾票亭”服务。

  有过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看戏经验的人都知道,去剧场周边的尾票亭看看,运气好的话,能买到一张打折票,晚上就能看上一场大戏。如今,在“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也有很大可能“撞”上一张演艺大世界的对折票。

  2023年3月1日, “演艺大世界尾票亭”在南京路步行街正式亮相。在尾票亭里,观众有机会在演出前1-3天买到限时限量供应的尾票,优惠价格五折起步。上海文化广场、天蟾逸夫舞台、上海宛平剧院、上海长江剧场、中国大戏院以及亚华湖剧场院线和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均已加入第一批尾票合作计划。

  发挥优势,正视差距

  与全球最知名的演艺消费集聚高地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相比,上海演艺大世界有哪些优势与差距?

  值得欣喜的是,与纽约相比,上海在剧场演出等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以专业剧场演出数量为例,2019年上海仅有纽约的64%,2021年就增加到纽约同期的130%,实现反超。与此同时,与西方演艺高地专注于歌剧、舞剧和音乐剧不同,演艺大世界在剧种多元化方面优势突出,线上票务系统也更加先进。

  从关键指标——首演数量来看,2020-2022年,演艺大世界的首演剧目是41、24、41场,同期百老汇的新剧数量为33、39、40场,基本持平。

  不过,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剧目的国际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仍远胜一筹,其全球巡演收入与在本地演出收入基本相当。在这方面,演艺大世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演出的消费拉动力更强。据测算,其每1元票房收入能带动周围3-5元的餐饮、休闲和购物收入,以及数万人就业,剧院直接售票收入只是冰山一角。

  目前,演艺大世界在文商旅联动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增强“戏外”消费,特别是如何将黄浦区每年巨量的商业客群转化成观剧和消费人群,值得深入研究。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看剧”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力仍有待提高。数据显示,与电影业相比,上海市演艺行业主要剧院数量约为影院的13%,总收入约为电影票房的40%,观众数更是不到电影业的10%,与电影相比,戏剧还是一种相对小众的艺术。如何降低看剧门槛,鼓励中国老百姓走进剧场,也是需要突破的课题。

  黄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徐知介绍,演艺大世界将探索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增加国际曝光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带动优秀国产剧“出海”。“用戏剧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徐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