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旅游厅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介绍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演出筹备情况
3月2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筹备工作情况。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覃彬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能否介绍一下,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演出的一些情况?
覃彬: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全省的重大文化活动,尤其是典礼演出,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之一。为做好今年典礼演出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认领任务,全面担当负责,积极推进筹备工作,聘请陕西师范大学刘姬娜教授担任执行总导演、韩晓勇教授担任执行副总导演负责典礼演出。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今年典礼演出的情况。 一是典礼演出基本情况。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一项规格高、要求严、元素多、国家级文化工程。清明公祭黄帝典礼仪程仪轨,以“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指引,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突出“观古鉴今、传统为根,以文化人、当代表达”,通过细致设计,尽可能达到或接近“国祀”的文化高度与艺术层级。公祭包括《典前序礼》《公祭典礼》两部分。 《典前序礼》9:19—9:49,把从印池广场迎宾、集结、仪仗、景行、庙祀等列为典前的先导流程,并纳入公祭典礼整体仪轨进行统一设计,使其成为公祭典礼自然得体的组成部分。典前序礼由“山门景行”和“礼乐庙祀”组成。9:19,“序礼执事”立于印池高台咏诵祝文,典前序礼启动,具有国风气象的音乐响起。在大纛祭旗的引领下,由旌幡、礼兵、龙旗等结成的祭典仪仗队伍,领行全体与祭嘉宾,走过轩辕桥沿龙尾道拾级而上,步入轩辕祖庙山门。人文初祖殿前,汉传黄帝像前的香案上供奉着护陵人、守陵人清明节祭祖的礼器、祭品。由11台古琴组成祭礼雅乐琴阵,身着汉服的琴生,演奏我国古琴经典曲目《神人畅》,景行队伍在音乐中步入祭祀广场。 《公祭典礼》9:50—10:40,共有九项仪程仪轨,发布人刚才做了详细介绍。其中,第二项唱《黄帝颂》,歌词选自1937年毛泽东主席《祭黄帝文》。宏大磅礴的国风气象,传统经典的韵文格律,对黄帝功德进行了礼赞,是颂唱黄帝歌词的最佳选择。音乐由作曲家印青谱曲,旋律静穆、高雅、清纯、深情、优美,是一首发自心灵肺腑的黄帝赞美诗。120名身着礼服的男女合唱队员与120名身着56个民族服装的少年儿童,组成合唱方阵,表达全球黄帝子孙对始祖轩辕黄帝无尚崇敬、无限感恩的共同心声。第六项《乐舞告祭》,也是清明公祭典礼很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精彩亮点。在乐舞样态上,着力突出祭典乐舞的文化感、礼仪感、形式感,彰显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礼必简、大美有态的艺术表达,体现黄帝文化的厚重积淀。第七项《龙飞中华》,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一条长56米的中华飞龙,从中心祭台盘旋腾跃而起,龙的腾飞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是关于典礼演出目前的排练进度。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演出包括典前序礼中的“山门景行”“礼乐庙祀”和公祭典礼中的“击鼓鸣钟”“唱黄帝颂”“乐舞告祭”“龙飞中华”。演出任务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省小天鹅艺术团和黄陵县共同承担,典礼现场音响和演出服务保障工作由省演出有限公司承担,全体演职人员近900人。 为高质量完成典礼演出排演任务,2月22日上午,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演出工作推进会和编导工作会,正式启动演出排练工作。省教育厅、省祭陵办、黄陵县政府、黄陵县文旅局、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省小天鹅艺术团、省演出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编导老师参加会议,并以周为单位,倒排工期、压实责任,抓紧排演工作。 排演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特邀黄帝陵典礼服务中心副编审、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老师举办讲座《人文初祖:黄帝陵与黄帝文化》,组织各参演单位演员、主创人员听讲座,帮助加深对黄帝陵历史和黄帝文化的理解,更好地开展创作和演出。同时,为确保演出顺利进行,每个舞段均配备2名备用演员,全程参加排练和预演。3月23日,全体演职人员已经在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了合成排练。下一步,3月31日至4月4日,全体演职人员将在黄帝陵进行现场排练;4月4日上午,正式演出。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今年的典礼演出将更加圆满、更加精彩。 我就做以上回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