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之十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再造
汪守德
江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民族歌剧《八一起义》,日前在中央歌剧院隆重上演。
历史的烽烟已经散去。近百年前的八一南昌起义,对于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对于我们的新中国而言,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过往的艺术创作中,已有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反映和表现这一题材,并留下了许多影响广泛、具有经典价值的作品。江西有关单位此次花大力气、下深功夫以民族歌剧的形式,对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进行艺术再造,既意在进一步发挥丰厚的红色资源优势,折射我党我军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的政治意旨;又力求通过更加现代、更加精心的艺术创作,推出与时代审美更加融合的精品之作。
当年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如一道闪电划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夜空,开启了我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征程。“八一起义”的重大意义在于,在错综复杂、极其险恶的斗争形势下,面对敌人残酷的迫害与杀戮,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通过审时度势和苦心探索,毅然选择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踏上同凶恶之敌进行殊死搏斗的征程,直至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这一点不仅对于当时,而且对于今天,都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能够激励奋发前进中的中华民族,从中获得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力量,始终走在义无反顾又无往不胜的道路上。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首先在叙事策略上是值得肯定的,显示出对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驾驭能力和创新能力。其采用写实与虚构、叙事与抒情、壮阔与精微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精心设计的14幕的长度来构筑全剧,并通过人物之口及字幕提示等方式,脉络清晰地勾勒出南昌起义惊心动魄的过程,让相关重要历史人物悉数登场,表现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紧迫感,反映了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所进行的艰难抉择,从而生动刻画了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李立三、谭平山、彭湃、恽代英、邓中夏、叶剑英、刘伯承以及张国焘等人物形象,使剧作产生扣人心弦的戏剧张力。与此同时,剧作又将毛泽东及其领导的秋收起义等有机地融合进来,通过毛泽东与周恩来三次“击掌约定”的情节设计,有力增强和丰富了剧作的历史维度与思想意蕴。该剧还独具匠心地在舞台的另一演区,大胆融入陈延年等中国共产党人戴着手铐脚镣走向刑场的场景,是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举行武装起义的形象诠释。同样可取的还有剧作虚构了景芸、哑巴等基层官兵这条副线,形成高层指挥与基层官兵相辅相成、立体完整的历史叙事,令八一南昌起义这个“老题材”实现新表达,既显示出早期革命家们的高超谋略、凛然气概和果断作风,又反映了普通官兵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全剧设置的41个曲目唱段,几乎涵盖了声乐演唱的各种形式,并以精致讲究、灵活多变的结构和章法,使之担当和体现了叙事与抒情的功能和作用。如混声合唱《怒火在风雨中燃烧》、领唱与合唱《拿什么拯救苦难同胞》、男声五重唱《必须在南昌起义》,就是对当时历史氛围、共产党人革命意志生动准确的描绘,生动表达了对于真理的清晰认知,以及对于重大问题的正确决定。在随后展开的剧情中,剧作又通过男声三重唱《小鱼吃大鱼》等,来揭示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以形成戏剧鲜明的对比。男声独唱《我找到了当家人》《我的入党志愿书》,是作为起义重要领导者贺龙的内心抒发,将一位前进变化中的人物刻画得极有层次和肌理。男声独唱《往事重现》《我在等待这一刻》等,是对作为起义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的深度揭示。《第一次拍了桌子》《不能唯命是从》以男声六重唱的形式,反映了众人在起义问题上争执的激烈程度,表明了革命者的热血担当、勇敢自信。男声合唱《冲锋冲锋》,领唱与合唱《生命的旗帜》《光明的前程》,则反映出八一南昌起义所寓含的深远历史意义。
强烈的抒情性更加彰显了该剧的思想艺术品质。如宣传队女队员们的小合唱《甘棠湖上歌儿飞》,宛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地域风情画。领唱与混声合唱《支前歌》,则以“烧开水,送香茶,深情盛满大水缸”的民歌风格,将军民鱼水情表现得热烈奔放。尤其是剧中反复咏唱的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二重唱《相伴一生》,深情演绎了这对革命夫妻在特殊年代相互理解、忠贞不渝的爱情,为剧作增添了撼人心扉的情感热度。特别富有艺术用心的是,当起义时间因紧急情况确定于凌晨两点提前举行时,剧情没有直接转为战斗如何打响,而是采取“紧拉慢唱”的方式,将戏剧交于周恩来的心理时空,一方面让其倾听《相伴一生》唱段的再次响起,“还有多少心中的梦,等着我们前行”;另一方面表现周恩来与毛泽东的约定,“用镰刀斧头砸碎旧世界,那时我们再相逢”。这种戏剧空间的留置与运用,着意于战争与友情、爱情的交织,是主人公内心期许的巧妙外化,形成了戏剧性张力,揭示出埋在革命者心中的巨大希望与动力,使观众在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中充分领略了历史人物的丰富意涵。
可以说,流畅洗练、激动人心的情节设置,体现出这部红色题材民族歌剧编剧的精到与精湛;隽永深邃的对话与唱词,如“擦过我的肩,你与晚风,那是知心感应心灵”“每次见面都是别离”“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中国人,四万万,多是农民和老乡。遍地干柴等待星火,一旦点燃势不可挡”,是那样的耐人寻味;进行曲式的音乐风格与民歌元素的融合,与剧作整体艺术追求和谐一致;舞蹈编排精彩、富有韵味;灯光及服化道等手段的运用,以及真实历史资料镜头的再现,实现了历史事件宏大场面与特定情景的渲染与营造。特别是国内一流歌剧演员的动人演出,无论是咏叹调还是宣叙调;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悉心体察还是准确塑造,都显示出其表演实力和演唱水准。
从以上意义上讲,民族歌剧《八一起义》艺术再现了伟大历史事件,使这部凝聚着出品方和众多艺术家心血的、向革命历史致敬之作,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成为一场不可多得的歌剧艺术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