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上海话版《长恨歌》即将登陆上海大剧院

2024-06-14 纪委 42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将于7月5日至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27万字小说的精华浓缩在剧场里的三个半小时里,一幅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新...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将于7月5日至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27万字小说的精华浓缩在剧场里的三个半小时里,一幅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新老上海的风俗画卷将在舞台上展开。演员将全程用地道的上海话演绎出王安忆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诠释这部“现代上海史诗”。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于去年首演,成为引发沪语热的现象级戏剧作品。今年演出自开票以来,依然热度不减。

图1.jpg

  《长恨歌》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曾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讲述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交织着上海这座摩登都市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从小说到舞台,舞台剧《长恨歌》于2003年首次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话剧舞台,话剧的“不可复制”和独特魅力收获了众多观众,每一轮演出都一票难求。原作者王安忆曾公开表示,在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各种版本中,“最爱的是话剧版”。舞台剧《长恨歌》首轮演出至今二十一年,每一轮演出除了不断打磨剧本,在舞美设计、音乐、服装等各方面也在不断尝试调整、寻求新的突破。2023年,《长恨歌》启用全新剧本,全新演员阵容,并首次以上海话形式演出,吸引众多新老观众,掀起沪语热潮。王安忆看完上海话版演出后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个人非常喜欢方言演出,非常高兴看到《长恨歌》用上海话呈现。”

图2.jpg

  用上海话演绎上海的故事,把《长恨歌》故事中的精神内核传递出来是主创们所追求的。上海话版舞台剧《长恨歌》的导演周小倩表示:“小说《长恨歌》曾获过茅盾文学奖,不仅仅说明它文字的优美,关键在于它的内涵很有力量。这一次,我们在上海做一个用上海话演绎的舞台剧,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欢迎更多的人走进剧场,感受上海话版《长恨歌》的魅力。”此次《长恨歌》的舞美设计出自徐肖寰之手。徐肖寰从小在石库门长大,对上海的弄堂有很深的感情,在设计中他诠释出了他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舞台上方波浪形的屋顶,多媒体投射出的老虎窗,极具上海石库门的特色。大片斑驳的墙面,配合灯光和多媒体的运用,以及音乐的烘托,更凸显了剧中人物悲凉的底色。台上设置的三个转台好似钟表的齿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舞台的流动性。核桃木欧式家具、煤球炉、缝纫机、热水瓶等大大小小的道具年代感十足。剧中的服装皆为演员度身定制,展现了从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上海人的服饰特色。三个半小时里,观众将完全沉浸在王琦瑶的故事中,穿梭于老上海的三个时代,仿佛回到了旧时光里,感受一场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悲剧。

图3.jpg

  今年7月,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域人民广场,上海大剧院不仅吸纳海内外艺术在此交流,更为展现海派文化独特韵味提供广阔舞台。希望通过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演员们的生动演绎,传播标准的上海话,传承地道的上海地域文化,呼吁更多人重视传承和保护上海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