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馆千校”江西行|八大山人纪念馆: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博物馆是美的殿堂,承载着用大美之艺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精神食粮的使命。在“百馆千校”活动中,八大山人纪念馆充分发挥浸润式教化导向作用,开展了一系列馆校活动,积极探索“学生便参与、学生可体验、学生有收获”的博物馆美育新路径。
送课入校
开发博物馆美育课程
八大山人纪念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作用,以八大山人艺术内容为切入点,辐射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开发了一套八大山人美育课程,让博物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该教材以点带面,从易到难,衔接起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认知阶段的艺术学习内容。主题课程围绕“一个展览、一场专家讲座、一节美术理论课、一节动手实践课、一堂现场教学课”的内容,面向大中小学开展“五个一”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将《八大山人美育课程》送入学校,循序渐进地让小学各年级同学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本地文化特色,突显中华美育精神,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八大山人大单元美育课程》成功入选2024年第三批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推介。
为南昌县洪州学校师生进行
《八大山人和他的时代》专题授课
“行走的八大馆”
书画精选展进校园
八大山人纪念馆着力用好、用活馆藏资源,打造“行走的八大馆——八大山人书画精选展”送进校园。该展以八大山人纪念馆馆藏文物为主线,选取八大山人花鸟、山水、书法精品,集八大山人作品之精髓,全面系统展现八大山人艺术风貌。该教育项目以贴近青少年认知的宣讲、展示、体验等方式普及八大山人艺术,突出了博物馆美育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物教学结合在一起,在课堂学习和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互相补充,通过对美的体验,启发学生产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些项目极大增强了青少年学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今年,“行走的八大馆——八大山人书画精选展”走进站前路小学、南昌大学艺术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展览现场,不仅有八大山人书画作品的展示,还有配套展览的现场讲解、学术讲座、音乐沙龙、手工拓片体验坊,为在校学生提供沉浸式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
“行走的八大馆——八大山人书画精选展”
走进南昌大学艺术学院
《个山小像》拼贴课程
馆校共建
打造“小松果”志愿服务团
八大山人纪念馆积极探索馆校共建模式,打造“小松果”志愿服务团,300余名“小松果”志愿都来自全市各小学,平均年龄10岁,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内为公众做志愿讲解、文明督导等服务。在对“小松果”志愿服务团的培训中,八大山人纪念馆充分引导他们对八大山人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笔墨神韵进行思考。在对在校学生培训课程中,把美育和文化、生活联系起来,把书画创作和书画讲解联系起来,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成为能说、会画、懂历史、有文化担当的时代少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文物保护意识,从小养成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现在的“小松果”们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不仅拓展了新知识,增强了自信心,还在为到馆观众服务的同时,传播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2024年暑期开展的志愿者培训课程,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伍再添20名小小讲解员,成为馆内一抹亮丽的风景。
暑期小小讲解员《讲解礼仪》培训课程
“小松果”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
从触摸八大的艺术风貌到点燃心中的人文温度,每一场流动展览,每一次课堂,每一次互动,都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借助自身馆藏禀赋,通过系列活动形式的探索,将传统文化以美育形式播撒在广大青少年的心田。八大山人纪念馆以“百馆千校”活动为契机,为广大青少年学习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创建了全新的平台,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博物馆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