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画廊3.0》上演,今潮8弄百年颍川寄庐首度化身沉浸剧场
缘起于《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故事线索在建成117年的颍川寄庐内游走,亦真亦幻、亦中亦西,营造出“幻境画廊”。近日,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人格画廊3.0》在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颍川寄庐内上演。这也是今潮8弄四度携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成为“海派今潮艺术季2024——自定艺·年轻力舞台”的首场公演。
坐落于今潮8弄的颍川寄庐约始建于1907年,建造者为粤商陈其泽。建筑采用欧洲联排式格局,正间带两厢。2012年,颍川寄庐所在的公益坊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目录。2018年起,历经崇邦集团三年修复,公益坊被更新为今日的今潮8弄。
《人格画廊3.0》是一部用国标舞与AI相结合的沉浸式肢体剧场作品,融入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以现代视角打开《牡丹亭·游园惊梦》。在颍川寄庐内,观众既是观剧人,又化身为剧中人,可自主选择跟随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进入五条不同的故事线,探索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恨情仇,由此揭开通往潜意识世界的“真相”面纱,。
本剧由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原创出品,青年艺术家、该校艺术学院教师郑小凡导演与编舞,青年编剧、音乐人杨帆编剧,该校艺术学院院长韩春英任制作人与总指导,数十位上体师生参与剧目制作与表演。郑小凡介绍,往年入围国际艺术节的舞蹈作品主要包括芭蕾舞、现代舞、中国舞等,而《人格画廊3.0》大段使用的国标舞应是首次。她采用现当代编舞和环境剧场架构的手法,将国标舞两大分支共十支舞种的语汇重新提取重构,在保留国标舞风格性的同时,弱化其竞技性,让多元化的国标舞从赛场走进剧场与生活。同时,作为来自上海的创作者,她希望在剧中融合更多海派元素,特别是基于历史建筑的独特魅力,让更多国内外观众看到上海文化的精彩,看到时尚与古典的火花。
《人格画廊》系列是郑小凡在2019年时初创。当时,她在英国伦敦罗汉普顿大学创作了这一实验版本,并在导师艾瑞卡·斯坦顿和海克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去年4月,该剧入围成都麓湖戏剧周全国十佳。去年10月,2.0版本入围上海文广SMG沉浸式艺术节并进行了展演。此次3.0升级版在科技赋能艺术层面进一步提升。主创团队通过完善AI技术运用,从运用R-GBD技术捕捉影像与演员共舞,到GAN对抗神经网络技术塑造实景画廊,到类SORA文生视频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视觉设计,打造实时舞美,在空白的空间中实现移步换景。
即日起至11月3日,今潮8弄将连续三个周末带来9场国际性演出,包括4场《人格画廊3.0》。之后,还将有法国史诗古乐团音乐会、东方鼓乐的跨文化共鸣、舞蹈剧场《诗韵芭弄》(今潮定制版)、奇幻音乐剧GALA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