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江西日报》:山川赋新曲 赣鄱诗韵长

2024-11-10 纪委 45
“浩浩长江万古流,滕王高阁暮云收。笙歌散尽游人去,天外飞来点点鸥。”……近日,一首首以赣鄱文脉为主题的诗作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记者了解到,系列诗作是我省“诗旅江西”文旅融合融媒体推广活动成果之一。今年...

“浩浩长江万古流,滕王高阁暮云收。笙歌散尽游人去,天外飞来点点鸥。”……近日,一首首以赣鄱文脉为主题的诗作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记者了解到,系列诗作是我省“诗旅江西”文旅融合融媒体推广活动成果之一。今年4月以来,该活动为江西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一股清风。

▲庐山

以诗为脉

传承发展中感受江西之韵

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转化的精神源泉之一。历代文人墨客与江西的每一次邂逅,每一段交集,给我省留下了丰厚的诗词文化资源。近年来,由诗词所引发的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我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广赣鄱唐宋诗路、江西山水诗路等一批文化和旅游精品线路,均被写入《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记者注意到,我省在推行“全球学子嘉游赣·诗画江西任你游”活动中,全球大、中、小学生及研究生只需按要求背诵通关即可免票游览江西百家A级景区,如背诵《七律·登庐山》和《桃花源记》可免门票畅游庐山风景区,全球学子背诵《景德镇陶歌》可免门票畅游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背《道德经》可免门票游龙虎山景区、送特色菜品等,尤其是南昌滕王阁景区较早实施常态化“背诵《滕王阁序》免门票”,并开发虚拟数字人“王勃”给游客背诵打分、作导游讲解,成为诗旅结合的一大亮点。九江修水县、吉安黄桥镇、赣州会昌县等多地积极打造诗词文化主题景区,塑造“诗词+旅游”品牌项目,诗与旅游的融合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开掘我省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诗旅江西”文旅融媒体推广活动是重头戏。今年4月,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文化报社组织实施,中华诗词学会支持的该活动在黄庭坚故里修水县启动。活动以“跟着诗词游江西”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江西诗词文化的独特内涵,推出一批以诗词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产品和推广活动,引领海内外游客在江西的诗意山水间领略“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了“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诗旅江西”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

以诗为歌

青山绿水间聆听古今交响

“要让每一座山川有诗,每一座河流有词”“风景这边独好,要用心让人看到”。近期在我省举办的一次名家讲坛分享会上,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对我省进一步挖掘诗词等文旅资源提出了见解。今年以来,我省先后邀请全国文旅领域知名学者、研究专家登上“诗意江西”系列分享会讲坛,围绕江西诗派与当代诗词创作、诗词与旅游等议题展开讨论。

“‘诗意江西’系列分享会不仅提炼了江西诗词在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标识性特征,更为江西开展诗词旅游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活动执行方、中国文化报社相关负责人说道。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诸多名家还深入到我省各地进行采风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副会长刘庆霖、石厉、周清印以及查振科、张宇等文化学者先后赴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进行采风创作,沿着历代文人用诗词赞誉的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探索山水人文,创作了近200首诗作。他们走进九江,拜谒陶渊明,留下“此间恰是心安处,溪自成纹竹自空”的感悟,探访景德镇发出“大火新颜起湖色,当时瓷市黯皇城”的赞叹,漫步于抚州,在“流坑樟树叶颜黄”的风物与“酒曰临川已热肠”的豪情中追慕汤显祖……诸多名家以笔为媒,以诗传情,将所见、所感化为一首诗词佳作,让赣之韵、赣之美、赣之潮、赣之味在字里行间流淌。

▲武功山

以诗为媒

文旅融合中谱写秀美画卷

为更好转化“诗旅江西”活动成果,来赣采风的专家、学者对我省文旅融合发展贡献了不少“金点子”。周文彰呼吁,诗词创作者应深入赣鄱大地,让诗词赋能文化旅游。文化学者张宇认为,要构建诗词文化的精彩叙事,不仅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更要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诗词体验空间,让游客在游历中深刻感受诗词的魅力。诗人刘庆霖则建议通过构建完善的诗词导览体系,引导游客深入体验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与情感,从而丰富游客的旅行体验,使他们在旅途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文化的熏陶。

随着我省诗词与文旅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彰显。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诗词是江西丰富而宝贵的旅游资源,打造更多“诗词+”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让诗词元素与旅游项目实现深度结合和更优链接,有助于提高江西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下一步,我省还将推出更多以诗词为主题的旅游路线产品,引领海内外游客在江西的诗意山水间领略“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的魅力。

采访中,记者在滕王阁、庐山等多个景区感受到,各地纷纷挖掘出各自诗词等文化资源,旅游从“看风景”向“品文化”转变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奔赴诗词中的景区、古迹,将诗词化作脚下的路、眼中的景、心中的情,既感受文化之美,也品味江西之韵。(文字:曾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