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为笔、线为墨,松江顾绣传承400年迎来蝶变
前不久结束的第七届进博会上,上海松江顾绣研究所创作的《青绿山水》亮相“上海非遗客厅”,凭借与宋画一般无二的逼真绣工惊艳四方。同样是在进博会期间,人文松江活动中心顾绣工作室5幅新作绣制完成,并举行了收藏仪式。累累硕果映红绣娘笑脸,也奏响丰收乐章。金秋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顾绣研习馆,了解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深厚历史。
代代传承,她们因热爱而坚守
地处繁华热闹的中山中路黑鱼弄,建成不久的顾绣研习馆仿佛世外桃源般地存在。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墙壁上的一幅幅顾绣作品远看宁静雅致,近观光芒四射,正如明代画家董其昌所言,望之似书画,近察乃知为女红。在展厅内的顾绣传承谱系图中,则清晰地记录了顾绣历史发展脉络。“95后”绣娘金芝婷,虽然年纪轻,却对顾绣的历史如数家珍。
顾绣起源于明代上海地区的顾氏家族,代表性人物为顾名世次孙媳韩希孟。她生于明末,凭借高超的绣艺,使得绣作源于绘画而高于绘画,并在家族中有序传承。直至明末清初,顾名世曾孙女顾兰玉设幔授徒,将顾绣技艺传至民间。清朝末年,全面总结刺绣技艺及经验的《绣谱》问世,使得这项技艺得以完整保留。松江对于顾绣的保护传承始于20世纪初,松江松筠女子职校开班授徒,第一代顾绣大师戴明教就是这个顾绣班培养出来的。
1973年,顾绣迎来新生,松江工艺品厂筹建顾绣小组,戴明教被请来一边创作一边带徒弟。整整20年,戴明教在厂里口传身授桃李满园,培养出了钱月芳、吴树新、富永萍、高秀芳、朱庆华等十余名顾绣第二代传承人。
2002年,第二代顾绣传承人钱月芳挑起了传帮带的大梁,与大江职校(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前身)合作,开设了顾绣班,共招收20余名女生,开始全职培养下一代传承人。2013-2017年,庄美金、张莉等13名娘绣被评选为松江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至此,顾绣在松江迎来飞跃发展。2015年,钱月芳凭借作品《春水凫鷖图》 在米兰世博会上斩获了精品金奖;2023年,人文松江活动中心顾绣工作室沈丽莉的《春山渔艇图》亮相第六届进博会……
2018年,21岁的金芝婷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被招到顾绣研究所。在钱月芳和师傅们手把手教授下,她的绣功日渐成熟。问及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顾绣”。金芝婷坦言,每天回家后还会再绣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饰品、包包,甚至结婚喜服上的绶带,都是亲手绣成的。
奋力托举,他们因责任而担当
踏着颇有设计感的斜坡式楼梯来到顾绣研习馆二楼的工作室,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幅现实版江南绣娘图。宽敞的工作室三面都是落地窗,8名绣娘安静地伏于绣架前穿针引线。“我们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特别感谢松江区和岳阳街道对顾绣的重视和扶持。”钱月芳说。
1998年松江工艺品厂倒闭后,被松江镇办企业电子仪器厂“接手”。时任厂长的郑大膺全力扶持顾绣项目,辟出专门的区域让大家安心创作,在顾绣项目的危难期完成了第一次托举。2006年,顾绣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松江顾绣研究所成立。2010年,顾绣研究所由岳阳街道接管,完成了对顾绣项目的又一次托举。十几年间,从乐都路的一栋旧楼搬到了思鲈园再到如今的黑鱼弄,顾绣研究所的环境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在越来越好的工作环境下,绣娘们也是佳作频出。在24小时恒温的收藏室内,储存架上收满了绣娘们这些年的创作成果。
2006年,人文松江活动中心的顾绣工作室成立,旨在创作出更多顾绣精品,并向大众推广和普及顾绣。“传承非遗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接班人,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欣赏它,它才会有肥沃的生长土壤。”人文松江活动中心主任彭烨峰说,“为此我们把人文松江活动中心光线最好的办公场所给了顾绣工作室。”
顾绣工作室成立后,区级非遗传承人沈丽莉、顾美珍、孙虹等在坚持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对外宣传交流等活动,走进松江各大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并于2023年起,在市民夜校中开课教授成人学员。为更好保护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顾绣,促进顾绣高质量发展,人文松江活动中心设立顾绣展厅,以实物和图文的展陈形式,展现顾绣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艺术特色等,让市民了解顾绣,体验顾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