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在他的画笔下,经典神话传说《八仙过海》焕发艺术新生

2025-02-28 纪委 90
  石虎(1942-2023),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海外画坛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家之一,2004年与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

  石虎(1942-2023),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海外画坛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家之一,2004年与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1.jpg

  而2013年北京大展之后,石虎却从大众视野中淡出,隐居岭南河源客家山下村,与外界沟通甚少。

  不少人们好奇,隐居期间他还在创作吗?

  石虎在山下村的画室名为“摩诘草堂”,他于隐居期间在这里画下了不少重磅之作。2018年,他所绘制的重彩画作《八仙过海》长达6米、色泽辉煌,让古老的神话故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2.jpg

石虎于山下村“摩诘草堂”绘制《八仙过海》

  从礼品篮上的八仙造型汲取灵感

  《八仙过海》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

3.jpg

《八仙过海》,纸本重彩,450cm×600cm,2018年

  石虎曾说:“艺术家就是要发现。”他创作这幅《八仙过海》也正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契机。新年期间,石虎家中的一个礼品篮上贴着的八仙图案引起了他的注意。图中的八仙与以往传统繁复的画风不同,线条极为简约,于简洁之中蕴含着无尽的意趣。这特别的八仙造型也激发了他再画八仙的念头。

4.jpg

  “八仙过海”的故事,自古以来便寓含着人们在逆境中应秉持的勇往直前、坚韧不屈的精神,那是中国人精神上的一种梦幻,代表中国人的心性,是对于美好、对于未来的一种期盼,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历史生活。

5.jpg

海派艺术馆展览现场

  这一题材,石虎已然挥洒笔墨多次,每一次创作,都是他与这一经典题材的深度对话。而这一次的再度挥毫,也表明了他对中国民间艺术那份深厚且炽热的兴趣。石虎的《八仙过海》不仅承继了这一深厚的传统寓意,更融入了他对现代社会及人性的深刻洞察,为这一古老传说注入了新的时代意义。

  现代绘画技法与古典水墨相结合

  画中的袖子,看似是人的衣袖,却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与意象——它或许是风也可能是雨,亦或是历史长河中其他故事,是中国人的历史生活。

6.jpg

7.jpg

  画面以白色线条勾勒,大块面的红色铺陈其中,避开了民间常见的红绿对比,转而采用了一种比较朴素的,被称为“凹凸法”的描法,巧妙地将平面的绘画赋予了立体感,而线条与细节的处理源于石虎多年绘画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风格语言。

  中国人物画技法术语。古时肖像画中称面部突出部为“岳”。称鼻、额、左右颧、颚为“五岳”。“五岳高峦,见凸空白,见凹加黑”,谓之“凹凸法”。所谓:“染阴处使其圆隆”,“从阴衬出阳处,使其形若葫芦”。传统工笔肖像画以白粉染凸处“凸处虽高,必有染衬,方见其高”,与加染的凹处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神情。

8.jpg

  海涛与云雾,除却传统的人生无常与无限可能的象征,也许还寓含着他对人类内心情感的独到诠释,或是对未知世界探求的渴望。石虎将现代绘画技法与古典水墨相结合,以鲜明的色彩对比,使得八仙的形象更加醒目,同时细腻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与法力。

9.jpg

  铁拐李的豪放不羁、汉钟离的仙风道骨、张果老的悠闲自得,均通过色彩与笔触的运用,跃然纸上。构图上,八仙置身于海天一色的宏大背景中,既呈现出过海场面的壮观,又以海浪与云雾的变幻,营造了一种超脱时空的神秘氛围。

10.jpg

11.jpg

12.jpg

  细节之处,他精心雕琢八仙的法器,如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蓝采和的花篮,不仅象征着八仙的法力与身份,也代表了人们在面对挑战时所依赖的智慧与勇气。强调了八仙在过海过程中所展现的超越凡人的神性,以及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面貌,而非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各显神通之上。

  相关展览

13.jpg

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