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融媒体采风活动走进五指山,探密黎锦独特魅力
4月21日,“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融媒体采风团走进海南省五指山市,深入探访了海南布黎布舍服饰文化有限公司、五指山市传统工艺工作站、五指山市黎柏扣茶叶有限公司以及水满乡毛纳村等地,探访非遗的独特魅力。
采风团跟传承人合影
黎锦源自海南黎族,拥有着悠久历史,被誉为纺织的“活化石”。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亮相巴黎时装周,展现东方韵味与法式优雅的融合,焕发新生。此次“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融媒体采风团将来到黎锦出海前的最初的起点,探秘黎锦的面纱。
“为了能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着黎锦,改良了黎锦的面料,通过黎锦+旗袍、黎锦+马面裙、黎锦+T恤的理念来设计黎锦。”海南布黎布舍服饰文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向陈孟丽向采风团介绍着展厅的黎锦产品,从服饰、背包到手袋,这些产品在设计上既保留了黎锦的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时尚理念,让人眼前一亮。陈孟丽说道,这些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不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也进一步为黎锦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采风团正在欣赏黎锦服饰
“织娘先在意匠纸上绘制要编织的图案,在对照着图案来编织成品。”国家级黎锦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刘香兰一边介绍黎锦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一边指导织娘。刘香兰表示,黎锦不仅是黎族人民的象征,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族之魂。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黎锦,让这项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采风团正在采访黎锦传承人
众多的织娘中,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俊扬是在场的唯一男性。只见他手持木制的工具,手法娴熟地捆扎棉线。他眼神专注,每一下动作都精准有力,木头与棉线摩擦出沙沙声响。“黎锦不仅是布料,也是祖辈们在这片土地下的智慧结晶,所以才向刘香兰老师学习。”朱俊扬说道。
据悉,五指山市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于2022年,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内设非遗文创展销区、民族服饰展销区、黎锦生产车间、非遗传习区、办公室等5个功能区。常态化组织织娘到站内纺织黎锦,邀请黎锦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香兰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推广和应用,设计生产黎锦、苗绣品类的服饰、背包、雨伞、帽子、挂件等非遗文创产品,让织娘参与黎锦的生产中,实现了增收,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采风团正在参观黎锦制作过程
最后一站,采风团来到了毛纳村。这个典型的黎族自然村寨以其独特的黎族文化和热带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毛纳村,采风团成员们参观了由三万根竹子打造的宝山竹屋,切身感受到黎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习俗,深刻感受到海南黎族文化的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