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中国文化报》关注 | 海南省琼剧院三团:"国有+民营"15年成果多

2025-05-10 纪委 19
早在2010年,琼剧正处于发展低谷期,经过一番论证,海南省琼剧院决定与民营企业海口美德文琼剧演艺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海南省琼剧院三团,海南首家“国有控艺术、民营管市场”混改模式的院团由此诞生。海口美德文...

早在2010年,琼剧正处于发展低谷期,经过一番论证,海南省剧院决定与民营企业海口美德文琼剧演艺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海南省琼剧院三团,海南首家“国有控艺术、民营管市场”混改模式的院团由此诞生。海口美德文琼剧演艺有限公司由海南本土企业家劳世贵创办,他表示,与海南省琼剧院的合作为两者谋得了新的发展机会。新院团既保持了省级院团的艺术水准,又植入了民营院团的生存韧性与灵活性。

海南省琼剧院三团成立初期就开始探索“编制外培养+择优入编”机制,试图破解戏曲人才培养周期长与编制有限的结构性矛盾。与此同时,院团还通过三级梯队培养体系建立“人才蓄水池”,配套动态考核机制(未达标者转入再培养)和企业化绩效考核,优化人才队伍。10余年来,海南省琼剧院三团向海南省琼剧院一团、二团输送了20余名演员,占比达40%,被称为“琼剧人才摇篮”。

琼剧丑角演员张昌义正是在这一机制下脱颖而出的。2006年入职后,张昌义应需转型丑行,在《苏东坡在海南》等剧目中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后又独立执导《麒麟袍》,受到业界认可,逐步实现了从表演向编导的转型,成长为一名琼剧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海南省琼剧院三团发展之路并非一路坦途:一是资金短缺掣肘创作,剧团自筹资金难以保障,影响重点剧目的创排质效;二是人才结构性断层突出,乐器演奏员缺口明显;三是品牌共建机制待强化,需借力海南省琼剧院资源提升自身知名度与影响力。

面对困难,海南省琼剧院三团积极创新,从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打磨优秀剧目等方面着重发力。在剧目方面,通过“千场打磨”机制打造《汉文皇后》等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创排儿童琼剧与琼剧音乐剧,构建“课本剧+传统戏”融合体系;同时以观众上座率作为重要参考,跨剧种移植优秀剧目。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名家+新人”人才梯队,并针对乐队人才短缺,构建“全国海选—考核入编”人才引进链。

15年的坚守与创新,让海南省琼剧院三团结出硕果,陆续推出了《汉文皇后》《刁蛮公主》《椰岛魂》等15部代表作,其中,《汉文皇后》演出超360场,《刁蛮公主》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白马泉涌》获省级“五个一工程”奖。有了好剧目,剧院营收也屡创新高。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海南省琼剧院三团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加惠民巡演百余场,获得百姓好评。

原标题:

海南省琼剧院三团:“国有+民营”15年成果多

记者:陈关超  通讯员: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