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这十年,旅游资源家底进一步摸清,优质产品更加丰富

2022-10-15 纪委 132
山川湖海,日月星辰,祖国大地,皆是美景。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正确认识、全面了解旅游资源总体概况,是资源保护、产品开发、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

山川湖海,日月星辰,祖国大地,皆是美景。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正确认识、全面了解旅游资源总体概况,是资源保护、产品开发、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和旅游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不断提高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总结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经验,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更多、更优、更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制定标准 完善体制机制

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起步较早。1992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发布,提出了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类型划分。2003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发布,明晰了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级标准及普查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资源普查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推进。2017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修订,更加突出实际操作,对旅游资源分类层次和类型进行了简化。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明确,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明确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3个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其中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23个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则在主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组织实施旅游资源普查。通过普查,为统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科学制定旅游规划提供依据”,从顶层设计上作出了安排部署。

2022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

一系列文件、规程的出台,明确了旅游资源定义、分类等问题,为各地文化和旅游系统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普查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应时代变化,摸清存量、发现增量,是统筹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行业管理与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前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说。

以点带面 积累宝贵经验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将海南、贵州、四川、青海、浙江、内蒙古、重庆确定为全国旅游资源普查试点省份,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为全国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提供了经验。

贵州省充分发挥地勘队伍垂直管理和行业管理优势,以地勘队伍、测绘队伍和基层自然资源干部队伍为骨干,组建了89支普查队、438个普查组,聚起了2200多名专业干部。同时,广泛动员全省17309个村(居)相关村民参与,总数超过10万人。完成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后,贵州还开展了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利用研究,系统总结研究了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做法,探索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利用路径。

重庆完成全市15026处旅游资源单体的地理位置、坐标、性质与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等信息采集和数据入库。“根据普查结果,我们总结出4条开发建议,包括提高认识,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利用效率;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促进‘一区两群’区域旅游资源统筹开发;强化‘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大主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理念,实现重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浙江,各地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绍兴市6个区、县(市)均已基本完成旅游资源现场调查工作,初步摸排资源4000余个、优集区8个。

绍兴市文旅资源普查专班组组长、二级调研员何建通说:“绍兴文化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做好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推进全市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波市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胡玉珍说:“奉化区重点排摸了与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功能相匹配的重要资源单体,有助于加强全区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为科学编制全省重大旅游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在7个试点省份中,四川、贵州、重庆、青海和海南已基本完成全省(市)旅游资源普查。各地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组织有力,立足国标、因地制宜,结合实情、专项推进,与时俱进、科学普查等特点。在试点省份带动下,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稳步推进 加强成果利用

2020年10月和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培训班。其间,古籍资源转化利用、3S技术在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应用、吉林冰雪旅游资源专项普查、浙江嘉兴红色旅游资源专项普查等一系列经验做法得到广泛交流共享。

举办培训班是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利用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高度重视,通过基层调研、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技能培训等,稳步推进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普查成果更多惠及游客。

在四川,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形成了“五维合一”普查系列成果,围绕普查标准、工作、文本成果、成果运用、大数据等5个维度,完成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标准体系、工作手册、报告、保护与利用指南等相关工作,搭建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云平台,设置面向管理者的资源管理系统、面向社会公众的资源查询系统,为加快培育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各地旅游资源普查基础上,从2022年开始,文化和旅游部建立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统筹安排,梯次推进,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品转化。接下来,文化和旅游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摸清旅游资源家底,提高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