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天津自然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进新时代 文物“活起来”

2022-11-02 纪委 229
天津自然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一座百年自然历史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馆藏标本近...

天津自然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一座百年自然历史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馆藏标本近40万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天津自然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利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天津自然博物馆文化中心馆区

一、“树品牌”讲好文物故事

1、以科研带科普,打造高质量文化服务

开展高品质、有特色的科普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功能,打造全域科普服务品牌。2022年暑期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推出“小小策展人”、“小小研究员”、“小小讲解员”等特色品牌线下活动,做好学校“第二课堂”。打造新媒体矩阵,在电视台、电台、津云等融媒体平台同步开展线上科普。

2022年暑期“谈天说地”科考营合影

2、以预防为核心,全面做好文物保护

高质量完成国家文物局《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二期、《北疆珍贵藏品预防性保护》、《北疆珍贵藏品数字化保护》项目,启动北疆博物院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三期),做到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全覆盖。

3、推出优质原创展览,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深入挖掘、阐释文物内涵,持续做好原创展览创作和馆际展览交流工作,推出《虎虎生威》虎年生肖展、《海河原生鱼》展、《生态天津》展等高质量原创展览。打破地域限制,引进北京、重庆、广西等地自然博物馆特色展览,为观众带来科学盛宴。推出巡展超市,《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北疆博物院植物科学画》展、《会飞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等品牌巡展赴全国各地多个省级博物馆展出。连续两年承办法国大使馆“中法环境月”主题展览,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庆祝党的二十大推出原创展览《瑞兔绘春——兔年生肖展》和《本草 健康》展,引进重庆自然博物馆《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完成天津运河博物馆《运河与自然》展厅策展工作。

4、创新文化传播理念,注重开发文创产品

以博物馆藏品元素为主题,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共9类12款,不断为观众奉献出高质量特色文化产品。推出以明星藏品巨型禄丰龙化石和米杜拉(亚洲象)为设计元素的特色文创雪糕,其中植物唱片机车载香薰和蝶舞翩跹香氛走马灯等文创产品荣获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

5、数字藏品跨界合作,助力智慧博物馆建设

推出线上预约参观服务,引进多语种自助语音导览智慧服务系统,满足个性化观展需求。研发科普互动小程序,提升科普活动互动参与性。推出七个线上展览,开展沉浸式AR和VR观展,让观众切实感受“文物活起来”;持续完成馆藏珍品数字藏品开发工作,推出亚洲象米杜拉和似锯齿似剑齿虎化石标本两款数字藏品。打造北疆博物院人工智能跨语种联合研究平台,为展览、科普等各项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二、“亮家底”亮出历史底蕴

1、挖掘北疆历史,传承北疆精神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由法国博物学家、动物学家桑志华于1914年创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文献资料完好保存至今的百年博物馆,是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座“活化石”。2016年以来逐步完成北疆博物院北楼、南楼和桑志华旧居建筑修缮、功能复原和重新布展开放,系统、全面展示北疆博物院藏品特色、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展陈体系,传承科学精神,弘扬博物文化,彰显天津城市魅力。该展览曾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2019年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天津市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北疆博物院系列文物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19年9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组织境外记者采访团120余人赴北疆博物院参观宣传。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新华社对北疆博物院进行专题报道,两小时内点击量突破百万,新华社海外版进行转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北疆博物院陈列厅(左上),北疆博物院南楼(左下),北疆博物院外观(右)

2、注重科学研究,打造“研究型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目前共有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9人,其它从事基础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21人。这些专业人员在动物、植物、古生物、展览、宣教等业务部门从事基础的科学科普研究及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后主持(参与)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参与)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及其它类项目共计40余项。陆续出版《北疆掠影》《北疆植物科学画》《〈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手绘线路图研究》(第一册)等40余本学术著作。2021年成立天津自然博物馆青年学术沙龙、学术委员会,加强馆藏文物研究,不断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与中科院联合成立邱占祥院士工作站,联合开展文物考察、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