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局党组和市教育两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着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专业建设
聚焦国家战略,科学布局专业发展
学院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聚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巩固学院建设成果,以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质培优创优赋能项目建设为契机,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动专业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持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以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为中心,契合社会需求引领专业建设,对接区域重点发展产业,探索专业之间的引领、融合与支撑,辐射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格局,做大优势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亮品牌专业,促进专业之间的协同共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依据学院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根据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拓展横向合作方式,为技术技能人才找准市场,主动融入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行业的价值链。
课程建设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提升教学质量
1、坚持课程改革,着力引领教学改革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保障,学院根据艺术类专业的特点,聚焦课程教学改革,聚力课程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与完善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使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建立学院、企业、工作室三方合作共建专业机制,三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岗位(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优质核心课程和校本教材,并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动态一致性。分别解构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技能、素养等要素,以强化技术技能训练为重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和迁移能力。
2、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确保课程质量
鉴于当前疫情的防控形势,学院利用各种方式把疫情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学院以智慧树线上教学平台为主,其他在线课程平台为补充,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任课教师及时上传PPT课件、电子教材、讲义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辅导,发挥在线课程优势。线下教师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课证融通,1+X试点工作起步
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做好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36号)和天津市教委《关于做好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备案等工作的通知》(津教职函〔2019〕6号)文件要求,学院启动“产品创意设计职业技能”证书试点工作,在工业设计系老师的通力合作下,产品创意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试点工作申请成功。
4、以赛促教,开展教学技能比赛
学院持续组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为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的目标,着力构建学院、天津市、国家级三级教学技能竞赛体系,以技能大赛与教学比赛为契机,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转变,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开展“三进”工作,挖掘思政课堂内容
学院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覆盖。通过组织“三进”主题教学备课会议、“三进”教学研讨活动、专职思政课教师进行“三进”主题宣讲等多种方式,把党的各项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产教融合
坚持校企合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逐渐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企业岗位特点邀请工艺美术设计教育专家、行企业专家和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合作进行授课,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校企精准对接,将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直接对接企业、行业需求,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汇贯通,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以校企双主体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优势,深化引企入教,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求,开启涵盖实训基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教学等途径,推进产教融合机制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精准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