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上新” 推进古文字、文物活化利用
11月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通报了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同日,河南省安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备受关注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即将于2022年11月16日对外开放。
“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在历史上曾传播到许多东亚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也在积极地把汉字介绍给世界。从甲骨文的研究到汉字文化的传播,河南致力于践行总书记重要嘱托,让“深藏闺中”的古老文字和汉字文化走近大众、走向世界。
研究: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
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会上介绍,殷墟甲骨共有三次重要发现,分别是殷墟内出土数量最多的完整窖藏小屯YH127坑、具有明确年代的小屯南地甲骨、史料价值独特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早在2017年,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在赢得世界范围的认同与尊重的同时,也对推动甲骨学研究意义重大寄予世界别样的“眼光”。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强调:“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从一个个被释译的静态汉字中步入动态的历史文化圈;从数千年前造字者的逻辑里发现当下生活的相似面貌……“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35000余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甲骨文资料整理、分期断代、文字考释、商史研究、工具书编纂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表示,新时代甲骨学研究立足百余年深厚学术积淀,更加注重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及多学科的结合,对推动思想史、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相关领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诠释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推进古文字、文物活化利用的“河南方案”不断“上新”
甲骨文雪糕、甲骨文丝巾、甲骨文魔方……当下,甲骨文系列文创产品广受热捧,古老的文化元素在新时代不断“上新”。2021年3月,殷墟遗址保护传承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殷墟和甲骨文保护传承上升为国家战略。“殷墟、甲骨文始终是中华文明探索的出发点和基点,世界公认。我们持续推进殷墟考古就是要让3000多年前的国家、城市、人鲜活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让冷门绝学热起来,安阳师范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等相继出版国内首部正式的甲骨学大学教科书《甲骨学初阶》以及《甲骨学堂》《甲骨卜辞菁华》《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成语故事》等一批甲骨专著和普及读物,让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甲骨文“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甲骨学堂、研学实践、数字展览、专家讲堂等一系列活动正在文字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字博物馆火热进行。
坐落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自2009年11月16日开馆以来,中国文字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近1500万人次。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