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为百姓浇灌“幸福树” 红土地遍开“向阳花”——听江西“最美基层文化人”讲文化故事

2023-01-12 纪委 151
行走在赣鄱大地,一座座公共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一支支群众文化队伍遍地开花、“百姓大舞台”等群文品牌好评如潮、“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硕果累累的公共文化发展构筑起一个个举旗帜、聚民...

行走在赣鄱大地,一座座公共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一支支群众文化队伍遍地开花、“百姓大舞台”等群文品牌好评如潮、“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硕果累累的公共文化发展构筑起一个个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坚实堡垒。日前,2022年江西“最美基层文化人”评选结果出炉,《中国文化报》采访了其中的4位代表,通过他们的视角和故事,让人们感受基层文化人的初心和使命,感受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感受江西这片红土地的“文化温度”“文化品质”和“文化自信”。

吉安市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编剧欧阳广安:

“90多岁了,割舍不下采茶戏和观众”

▲欧阳广安在创作中     受访人供图

下地干农活、上台能演出、提笔善编剧……这是土生土长的“草根剧团”——吉安市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的缩影。剧团的演员都是村民,善于把身边的人和事改编成剧本,用小节目讲大道理,深受老百姓欢迎。这个已走过15年风雨的农民剧团背后,离不开一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采茶戏的老人——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编导、国家二级编剧欧阳广安。

年逾九旬的欧阳广安老人,单薄的身体伏在一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前,简陋的房间里,一沓沓书籍和稿纸是他最重要的“家具”。他每天需要定时服用药物,缓解腰椎的病痛,但依旧坚持创作,说起采茶戏更是神采奕奕、声音洪亮。

欧阳广安的青春燃烧在文化战线上:他曾先后在江西省歌舞团、省文化创作室、省画报社及《江西文艺》编辑部工作。进入吉安县采茶剧团工作后,为了写出鲜活的剧本,充分挖掘群众喜爱的题材,他经常在村里一待就是半个月。由于作品出众,他被评为国家二级编剧。

退休后,欧阳广安选择重回老家吉安农村生活。笔耕不辍的他创作的《红颜命》《魂兮归来》分别荣获第四届、第五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编剧二、三等奖。街坊邻里都十分尊重和喜欢这位才华横溢又古道热肠的老文化人,有文化活动总是第一个想起他。

时间的齿轮拨回2006年的冬天,几位爱好采茶剧的老人冒着严寒找到欧阳广安:“您能否带我们一起把采茶剧团建起来,我们只会拉二胡。”“好呀!我来给你们免费做编导!”没想到欧阳广安不仅欣然答应了,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剧团的工作中。那一年,欧阳广安已经是76岁高龄了。

“我们吉安采茶戏有100多年历史了,文化底蕴深厚。农民剧团可以极大地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大家的精气神拧成一股绳,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剧团建立之初,音响、灯光等设备都从零开始,他一边忙着编写、排练节目,一边寻求相关部门帮助。“政府非常支持,我们收到了文化单位赠送的灯光、字幕机等设备和爱心人士捐赠的音响,剧团戏班子就这样搭建起来了。”欧阳广安高兴地说,“剧团的第一场晚会于当年元宵节在政府大院开演,演出效果非常好,观众挤满了球场,掌声不断,更让我感受到身上肩负的责任。”

为了这份初心和责任,欧阳广安坚持自己编剧本,自己当导演,精雕细琢每个舞台细节。剧团的20多名成员都是农民,平均年龄超过60岁,且缺乏表演经验。欧阳广安便白天忙着琢磨台词,晚上组织演员打磨节目,手把手地传授表演技巧。他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了剧团每一个人,剧团的演出效果一场比一场好。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2021年4月,欧阳广安自编自导的采茶戏《两块银元》在固江镇谷塘村上演,戏中一名共产党员的母亲不肯动用公款医治自己患病孩子的一幕,让台下观众深受感动。

欧阳广安善于将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素材运用到采茶戏中,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新风尚,让群众在欣赏节目之余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教人从善从良的作品,有展现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的戏曲《哑汉背妻》《憨苟相亲》;有关注城乡卫生整治、讽刺乱倒垃圾的小戏《自食其果》;有以剧说法、引导群众知法懂法的《拾儿记》《奇冤十五贯》等。

“在党的领导下,百姓生活丰衣足食,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我要创作出与时俱进的作品,让更多观众懂得感恩。”进入剧团15年来,欧阳广安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生活、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己任,他创作和改编了剧本小戏20余个、大戏4个,带领剧团为农民演出500余场。2021年,吉安采茶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2年,最让欧阳广安高兴的是,不仅写了新剧本,剧团还进校园演出,他感慨地说:“我已经90多岁了,最让我割舍不下的,是采茶戏和观众。好的文化一定要传承好,只要观众需要,我就一直写下去。”

宜春市铜鼓县文化馆负责人石琪:

“用漫画把新生活画给大家看”

▲石琪(左)指导青少年画漫画       受访人供图

地处赣西北边陲的宜春市铜鼓县,漫画艺术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画之乡”。先后涌现出60多名在国内漫画界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工作者,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命名为“基层漫画团体”。铜鼓县文化馆负责人石琪就是其中的一名漫画“名匠”。

多年来,石琪已有千余幅漫画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漫画》等报刊杂志发表或展览展出,40余幅作品获国际、国内各类漫画大赛奖项,并出版了四格漫画作品集《男人四十》。

在疫情防控宣传中,一组隽永的画面感动了很多人:月色下,父亲带着儿子“看星星”,其实是用望远镜寻找远处穿着防护服给大家做核酸检测的妈妈……石琪用《夜空中最亮的星》来形容父子俩寻找的亲人,同时也用最美的词汇形容所有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石琪说:“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它深入浅出、寓庄于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幽默艺术品。在表达一些重大主题时,漫画艺术具有超乎寻常的表现力,也更容易获得百姓的共鸣。”

乡村振兴、交通安全、婚育新风、生态保护、廉政建设……在铜鼓,展现时代主题的背后都有石琪和一众漫画家的身影。石琪推出了6本漫画宣传知识读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广大百姓。“文化馆每次来村里,都会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出,还会把党的好政策画成漫画给大家看,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讲大家听得懂的事。”村民徐彩霞说,“农村这两年大变样了,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大家尤其是孩子爱上了画画,想用画笔把我们的新生活画给大家看。”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有所长,石琪还组织举办了全县美术老师漫画培训班、全县幼儿教师漫画培训班,与铜鼓县多所学校联合打造了校园漫画社,免费辅导学生漫画,让“漫画之乡”成长更多“漫画小将”。

“下一步,我尝试将漫画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具有铜鼓特色的文创产品,为讲好铜鼓故事添砖加瓦。”石琪介绍,漫画是当地公共文化繁荣发展的见证之一。铜鼓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43个纯客家县之一,多种文化包容并蓄造就了源远流长、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近年来当地不断壮大特色文化品牌,整理和推动“太平灯”“七鲤抢虾”“渔樵耕读”“跳觋”“客家狮”等项目申遗,有效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全县建有文化广场111个,县城社区广场舞队25支,另有形式多样的非遗传承及书画等门类团队,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

今后,铜鼓县将加大力度建设一批书香社区、旅游驿站、城市微空间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时,还将加大力度组织漫画进社区、进乡村等,扩大铜鼓特色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自信,也希望更多的游客到如画一样优美的“漫画之乡”,来一次美丽铜鼓“漫”游记。

萍乡市湘东区图书馆馆长袁艳:

建一座智慧化、服务优的“百姓书房”

▲让全民阅读点亮百姓生活是袁艳(左)的初衷和宗旨      受访人供图

秀美的萍水河畔,全玻璃的萍乡市湘东区图书馆犹如一只晶莹剔透的蝴蝶凌空展翅。它不仅是一座区级图书馆,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会客厅”。少儿阅览室、无障碍阅览室、电子阅览室、24小时自助书屋、多功能报告厅、书画培训室、读者之家等配置一应俱全。此外,还设有太阳广场、月亮广场、龙舟公园、麻山湿地公园等多个书香驿站。

它是一座老百姓的“随身智慧图书馆”。打开湘东区图书馆公众号的云阅读,海量的数字资源满足读者听书、看书、朗读等各种需要。仅2020年推出的博看资源就有5000多种,时长10万多小时,60万余集的听书资源以及4000余种期刊、3.5万余册图书等阅读资源。

让全民阅读点亮百姓生活,是湘东区图书馆馆长袁艳的初衷和宗旨。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她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区37.2万册图书进行加工,新添置各类图书15万册,目前全区图书馆藏达到60多万册,满足了读者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图书馆馆舍也从原来的2500平方米扩大到6650平方米,并添置了自助借还一体机等各种数字化、智能化设施。丰富的图书馆藏、舒适的阅读环境、便捷的借阅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阅读并走进图书馆,成为推动书香湘东建设的重要支撑。

不仅如此,袁艳还推动建立了湘东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全区11个乡镇(街)建立分馆,通过总分馆联动、资源配送、优质文化资源下基层,打造“区县图书馆总馆—乡镇(街)分馆—村(社区)服务点”三级公共文化阵地,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就必须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和优质便捷的服务,引导广大群众爱书、读书好习惯的培养,浓厚学习、读书氛围,丰富基层群众、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更多人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袁艳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传统文化讲座、红色课堂、疫情防控知识宣讲……疫情防控期间,读者不方便来馆参加活动,图书馆就精心提供更多的线上服务。仅2021年,湘图荐书、湘图科普、湘图展览、湘图听书、讲座等各类线上全民阅读推广就开展活动100多场,惠及全区广大阅读爱好者,线下开展的展览、讲座、送书下乡、数字阅读推广等活动20多场,吸引了近万名阅读爱好者参与。

如何帮助小孩管理情绪?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家长如何应对?2022年,首届“父母成长营”在湘东区龙舟公园书香驿站举行。这种群众喜闻乐见又十分需要的公益文化活动,不仅在图书馆里举办,更走到百姓身边。

近年来,为把全民阅读活动的阵地进一步向馆外、向基层延伸,湘东区图书馆进一步创新思路,掀起了社区、乡村全民阅读活动的新高潮。如在云程社区、湘新社区、日星社区、大江边村、五四村、黄堂村等地开展的知识讲座、送图书送展览下乡、数字阅读推广等活动,让全民阅读的受众更加广泛。

为方便群众阅读,袁艳还整合部分数字资源以有声图书馆的形式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这种解放双手、双眼的阅读新模式受到村民及社区居民的追捧,既解决了老年人看书视力不行的实际困难,又以便捷的听书方式及大量数字图书资源选择优势让未成年人学习、阅读方式更加多元化,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阅读生活。

“湘东区图的数字资源对我学术研究帮助特别大,有声图书、广播电台节目直播、精选有声专辑、优秀朗读作品欣赏,让我和学生们上下课路上也爱上阅读。”乡村支教老师陈星说。

湘东区图书馆的喜人变化是江西图书馆建设的一个缩影。未来,江西省还将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力争到2025年,全省备案博物馆达到220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达到600个,着力构建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群众欢迎的现代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肖婷婷:

把羊皮袄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肖婷婷为观众讲解      受访人供图

“这件羊皮袄是老红军曾广华长征路上穿过的,它不仅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和艰辛的长征历程,更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无数革命先辈坚守的初心……”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展厅,2020年江西省银牌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肖婷婷向观众介绍这件破旧褶皱却珍贵无比的羊皮袄,如数家珍。日前,肖婷婷又被评为2022年江西“最美基层文化人”。她说:“我从事讲解工作已经20年了,我还要继续把长征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这里有很多红军后代,作为其中一员,肖婷婷从小就对长征感情深厚。长征小学、长征广场、长征大桥、长征公园、长征大道……“长征”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于都这片红色热土之上,也刻在每一位于都人的骨子里。

2003年4月,肖婷婷正式担任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工作,此后“讲好红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她的毕生追求。20年来,她凭借精湛的业务和灵敏的应变能力,打动了一批又一批观众,收获了一波又一波掌声。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参观并听取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情况介绍。肖婷婷说:“总书记听了羊皮袄的故事后说,‘你们要把这个红军故事继续讲下去。’这更坚定了我做好讲解工作的信念。”

如何把红军故事、长征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肖婷婷每天都在琢磨。为了扩大长征文化的影响力,尤其是更多元有效地发挥纪念馆的社会宣教职能,肖婷婷带领团队成员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守正创新、精心谋划,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红色故事。他们策划了《长征源头话初心》栏目,成功播出了30多期,广大网友频频点赞;组织的“恭敬家国—中华复兴,读史、读人、读英雄”世界读书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社教、红色文化“六进”活动,在当地引发广泛反响。

肖婷婷及其团队组织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受老师和学生喜爱。他们把于都的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带进校园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村学校,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加孩子们对家乡、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怀。

2020年12月,里仁小学师生在肖婷婷团队的带领下,沉浸式、融入性参与了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孩子们看到我们走进校园,眼神儿都亮了,非常积极地参与我们的活动。这是一场双向治愈的心灵之旅。”肖婷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活动结束后,里仁小学陈敏老师特意发来感谢信:“十分感谢您带领团队为我校师生上了一堂难忘的课。正是通过你们的声音传播,全国乃至整个世界了解了咱们的家乡——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

在讲解工作中,肖婷婷总能碰到许多红军后代。他们来到于都,寻访父辈的足迹。“从这些红军后代身上,我能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和艰苦奋斗、心系百姓的革命情怀。”肖婷婷动情地说,“他们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讲解内容和内涵。对我来说,与他们交流是一次精神洗礼,也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

中央红军渡河时的渡口分布在于都河一线,只要这些特殊的游客有需求,肖婷婷就会陪着他们前往父辈战斗和生活过的驻地和渡口,传承历史、告慰先烈、抚慰后人。“我希望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织就一条纽带,将于都和这些红军后代紧紧联系在一起。”肖婷婷说。开国少将钟炳昌的女儿钟野丽回到北京后,曾给肖婷婷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每天看到你正能量的信息,我很高兴,有你这样的红军后代,我很欣慰,红军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革命文化,要用好红色资源。随着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不断深入,肖婷婷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也愈加深刻。“新征程,再出发。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肖婷婷表示,下一阶段,她将继续带领团队开展红色文化“六进”活动,着力打造重点宣教项目“小红星红领巾讲解员”,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找到钥匙、打开局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传统,擦亮于都的长征品牌,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肖婷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