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君说江西 新年首场进校园,双课同开润童心
文化共传承,点亮新学期,“江右君说江西”2023年开学第一课元气开讲。2月16日,江西省博物馆筹展志愿者团队走进江西师大附小,为同学们带来“江右君说江西之‘知农好时节’‘古代建筑云游记’”文博系列课程,普及文博知识,助推传统文化润泽童心。
此次“江右君说江西”进校园文博活动分设“知农好时节”“古代建筑云游记”两个课堂,为大家带来满满干货。在课程开始之前,同学们便认真地为志愿者老师系上红领巾,欢迎志愿者老师的到来。
▲“古代建筑云游记”课上,学生们认真记录笔记
古建小课堂上,老师以今年春节烟火下的滕王阁引入,瞬间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随后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介绍了古代建筑样式的历史演进,从穴居到半地穴居,再到地面建筑,让同学们对古人的居住体验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老师以屋顶样式为切入口,利用手绘图例和建筑实例,详细教导大家通过屋顶特征辨认不同样式。在讲到庑殿式时,老师以江博的镇馆之宝“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为例,介绍了古代建筑文化。为拓展学生们的古建知识,老师还介绍了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样式雷”,“样式雷”祖籍江西永修,在清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200多年,“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他们的故事让学生们产生浓浓的自豪感。
▲省博物馆志愿者正在为孩子们讲课
另一边,江右农学小课堂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古代先民的食物是什么?在得到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以“东乡野生稻”切入课程,介绍了野生稻对人类文明的特殊意义。随后,老师结合生活经验详细讲解了五谷的组成及源起,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堂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对五谷的形态及用途有了初步了解,其中,老师着重强调了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出土了最早的稻谷植硅石,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小小神农氏”互动环节,同学们跃跃欲试,根据课程知识现场辨认了谷物样本,并齐颂二十四节气歌,进一步巩固了对谷物的认知。接下来,老师以耕作过程为线索,绘声绘色介绍了砍伐器、掘土器、点播器、收割器四种原始耕作工具。老师还补充了璀璨的江右农学文化,最后特别介绍了江西籍科学家——袁隆平,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14亿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贡献,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老师们通过互动环节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课程进入尾声,老师们通过互动问答环节检验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根据课堂表现评选出笔记小能手、学习小标兵、“古建小达人”和“小小神农氏”,并颁发礼品,激励同学们在心中种下文博的种子。
新岁序开,文博传承又一程。为提升课堂效果,筹展志愿者团队根据课堂表现和学生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环节,精心打磨课程,让同学们听得懂,学得会,培养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学习兴趣。弘扬传统文化,江西省博物馆筹展志愿者团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