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赣艺探源丨 文物里的江西戏曲史(下)

2023-04-12 纪委 484
“顷刻间今古千秋,方寸内河山万里”。唱念做打,南腔北调;戏曲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智慧。江西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根植于江西沃土,影响了全国各地40多个剧种。“曲韵之祖”周德清、“昆...

“顷刻间今古千秋,方寸内河山万里”。唱念做打,南腔北调;戏曲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智慧。江西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根植于江西沃土,影响了全国各地40多个剧种。“曲韵之祖”周德清、“昆曲鼻祖”魏良辅、“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都是江西人。

文物承载、见证历史,戏出文物,曲韵悠悠,戏曲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戏曲研究的生动场景,也为我们从文物视角探索、了解江西戏曲发展脉络提供了实物见证。

独步梨园  名家辈出——明代

明清时期江西戏曲空前繁荣,出现了一大批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如宁王朱权、戏圣汤显祖、曲圣魏良辅,以及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声腔——弋阳腔、青阳腔、宜黄腔,可谓独步梨园。

明代·仪仗俑

元末明初,戏曲盛行,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戏曲,“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对于皇族子弟,不止赐剧本,还赐给乐户。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朱权,分封南昌,为宁王系。朱权精通音律,擅古琴,“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其撰写的《太和正音谱》集戏曲文学理论、戏曲史料、戏曲音乐理论于一体,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理论著作。

除宁王一系,其他藩府王孙也醉心于戏曲音乐,不仅擅长弹琴,还监制古琴。明代宗室造琴甚多,“明宁、衡、益、潞四王皆能琴”,四王琴中益、潞二藩传世古琴最多。婺源县博物馆藏大雅琴,铭记“大明嘉靖甲子岁夏五月之吉,益国潢南道人获古桐材雅制”。“潢南道人”即益王朱翊鈏,大雅琴即益王朱翊鈏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雅制。

明代·大雅琴 婺源县博物馆藏

《南城县志》中有记载益王府“益藩建旴时,郊外自东而南,皆属教坊,飞阁临江,绮疏鳞次,管弦丝竹之声,昼夜不绝。秦淮箫鼓殆不如也。”明益庄王朱厚烨夫妇合葬墓出土了204件彩绘陶仪仗俑群,其中不乏各式乐俑,有吹唢呐、击鼓、吹笛、吹笙、弹琵琶,面容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体现了明代雕塑艺术的水平,也为研究明代乐器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

明代·乐俑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如一颗璀璨明亮的星辰,一生四梦,传颂佳作,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临川四梦”是中国戏曲作品的巅峰之作。不仅在戏曲创作上,他对戏曲的唱腔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浙江海盐腔进入江西后,由宜黄班演出,汤显祖“亲掐檀板教小伶”“自踏新词习歌舞”,大力推动了海盐腔在江西的发展,与当地唱腔融合成为宜黄腔,“旧腔一变为新调”,“临川四梦”也是由宜黄班艺人在滕王阁初演,宜黄腔从此进入鼎盛时期。

清·雕刻汤显祖四梦木印板 临川区文物管理所藏

清乾隆五十年冰绿馆增图重刻本(明)

汤显祖撰《玉茗堂还魂记》(二卷)  江西省博物馆藏

百花齐放 赣剧之源——清代

清初至乾隆年间,随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江西戏曲迎来迅猛发展。戏曲家蒋士铨获誉“乾隆曲家第一”,一批地方剧种如宜黄戏、东河戏、旴河戏、宁河戏、抚河戏、西河戏、饶河戏和信河戏等相继产生,其中饶河戏和信河戏形成了后来江西的主要剧种——赣剧。

上饶铅山人蒋士铨是继汤显祖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戏曲家。他所撰的杂剧、传奇剧本的合集《藏园九种曲》,家家传唱,名动京城,获誉“国朝院本第一”,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最后的高峰。

清·蒋士铨撰《忠雅堂诗集》上饶市博物馆藏

戏曲小说类题材因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故事情节,被广泛运用于瓷器绘画中。粉彩戏文人物纹七子盘设计精巧,有一个主盘、六个边盘组成,共七个,也称为七巧盘。主盘为《牡丹亭》中杜丽娘由花神引梦,梦见柳梦梅;六个边盘每一个都由男女花神组合,代表十二月花神。盘中一月的梅花花神为柳梦梅,最终得以与杜丽娘相见,这与清末民初时,柳梦梅被列为梅花神互为佐证。攒,聚也,象征团圆;这套攒盘表明了戏曲《牡丹亭》在晚清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也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许。

清·粉彩戏文人物纹七子盘 吉安市博物馆藏

《西厢记》可谓戏曲中的佼佼者,“情词之宗、丽曲之最胜者”。江西省博物馆藏五彩镂雕西厢故事图方瓶展现了戏曲文化对瓷上纹饰的影响,瓶颈处绘制张生携同书童,方腹四壁饰绘制了四组八个故事场景,分别为“佛殿奇逢““僧房假寓”“墙角联吟”“红娘宴请”“乘夜逾墙"“月下佳期”“堂前巧辨”"草桥惊梦",形象再现了戏曲《西厢记》的故事。

清·光绪年制康熙款五彩镂雕西厢故事图方瓶

江西悠久的戏曲文化长河,资源丰富,底蕴丰厚。透过博物馆里所藏相关文物,生动展示戏曲从产生到成熟到鼎盛的动态历史进程,见证璀璨壮丽的戏曲文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