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通过持续考古工作,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发掘区共清理出明清至民国时期城墙基础、道路、灰沟、铁轨等多处遗迹,出土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文物和标本2000余件,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
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明代早期城墙基础(局部)
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发掘区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与南马路交口。因工程建设需要,天津市文物局于2017年7月组织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地铁4号线东南角车站建设项目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古代砖墙基础遗迹及明清时期较为丰富遗物,根据考古勘探与文献记载,推定该区域和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有密切关系。
2017年11月至2021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地铁4号线东南角车站施工区域进行三次考古发掘。“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了明代天津卫故城东城墙及其相关遗存。”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执行负责人文璋介绍,根据城墙基础部分发掘出土的元末明初的陶瓷标本、砖瓦建筑构件等遗物,推定天津卫城的始建年代不晚于明初,为天津卫城的始建提供了考古实证。通过揭露出的明代城墙的基础、墙体、顺城街、城壕等遗迹,初步探明天津卫故城东城墙的构筑形式。
天津卫故城遗址所在的小直沽三岔河口地区,以往只进行过零星考古调查和工程施工中的抢救性清理。此次发掘是自1970年代以来,天津卫故城遗址范围内第一次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的科学全面考古发掘。文璋表示,这为国内“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发掘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和样本。
在明代墙体及相关遗迹之上,依次揭露出清代墙体包砖、清末民国时期东马路遗迹、地下排水系统等遗迹,较为完整地体现出天津卫城历经从明代始建、明清多次重修、1900年拆除废弃,以及到后期辟为马路改作他用的600余年的历史过程,是历史文献记载中天津城建城—修城—毁城—再用的考古实物见证。
“在明代早期地层堆积之内,也出土有数量较多的典型元代钧窑系、龙泉窑系等生活器皿残片和建筑构件等遗物。”文璋认为,这些遗物透露出在天津卫故城址所在的小直沽区域存在着元代甚至更早时期堆积的可能,为今后考古探寻天津早期城市起源提供了重要参照和线索。
鉴于考古发现重要价值,天津市文物局于2018年先后组织召开三次专家现场咨询论证会,邀请国内著名考古、历史、遗产规划、文物保护等领域专家,指导考古发掘、评估遗址价值、提出文物保护意见。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发现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城市考古的最重要发现。发掘找到了天津明清城市的基点,为天津卫城的始建提供了考古实证。专家还表示,天津城市从金、元时起,因大运河而兴,天津卫故城遗址是天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性遗址,考古发现的城墙基础及典型地层堆积是天津城市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应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和有效展示利用。
据了解,为做好城墙遗址的保护利用,天津基于文物保护与地铁建设的双重要求,将打造地铁4号线南段东南角站文物展厅,原址保护天津卫古城墙,实现城市地铁车站与城墙遗址的有机结合,让古城墙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