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保护文物 古迹新生——2022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介

2023-04-24 纪委 245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工作精神,展示与交流广东省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成果和经验,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省古迹保护协会遴选出2022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11个,涵盖古遗址、古建...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工作精神,展示与交流广东省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成果和经验,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省古迹保护协会遴选出2022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11个,涵盖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多类型不可移动文物,以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文物价值为基础,通过多元的活化利用形式、创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和带动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突出示范作用。入选项目为:

广州市柏园活化利用项目

广州市文冲陆氏大宗祠活化利用项目

广州市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活化利用项目

韶关市隆盛酱园博物馆(隆盛酱园老楼)活化利用项目

深圳市大田匠作文化村(大田世居)活化利用项目

珠海市无用手工纺织传习馆(玉我唐公祠)活化利用项目

佛山市孔庙活化利用项目

佛山市和之美学馆(和之梁公祠)活化利用项目

潮州市广济门城楼活化利用项目

河源市仙坑村登云书院遗址活化利用项目

江门市龚昌荣故居活化利用项目


挖掘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激活社区人文记忆

柏园,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首个独立所址。这是中国第一个国立的考古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研究机构,奠定了中国现代人文学科发展的起点。修缮之后的柏园,一层为公益文化项目粤书吧,供市民休憩阅读,并举办学术沙龙及历史文化普及活动;二层开设主题展览,讲述此地涌现的学脉源流及中国现代考古学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意义。柏园的活化利用深刻契合了文物建筑的价值内涵,与广州东山片区的民国建筑群相映成趣,是展现东山历史文化、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

图片1.jpg

广州市恤孤院路12号柏园


红色革命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之魂

广州市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始建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军事机构,积极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旧址的活化利用通过军委历史展、居住场景再现、军服主题展、军粮体验区及文化创意的有机组合,打造了为各年龄层观众所乐见的“微型军事博物馆”,并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图片2.jpg

广州市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

革命先烈龚昌荣是隐蔽斗争的代表性人物,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央特科“红队”队长,曾为保护党组织立下赫赫战功。江门市龚昌荣故居活化利用项目借鉴延安、井冈山等老区的经验,深入挖掘先烈故事,积极开展红色志愿服务和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将故居建设成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基地,社会公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课堂。

图片3.jpg

江门市龚荣昌故居主题展览


优秀传统文化是地方人文魅力的源泉

佛山市禅城孔庙始建于清代,是祖庙博物馆内重要的文化载体。活化利用举措高度融合了孔庙的历史文化内涵,除常设有状元文化展览之外,每年举行盛大的孔诞活动,并为学童举办开笔礼,传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进行学龄儿童的儒家文化启蒙,吸引了众多家长与学校参与。活化利用项目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展现出佛山儒风蔚然、科教鼎盛、人文荟萃的社会风尚。

图片4.jpg

佛山市禅城孔庙蒙童开笔礼

佛山市和之美学馆项目利用杏坛镇的和之梁公祠,保留传统祠堂乡愁韵味的同时,融入咖啡、阅读、艺术文创等现代生活元素,让年轻人也能从容走进祠堂享受生活。项目还注重结合杏坛传统的咏春文化,联动拳馆组织进驻,通过拳术晨练、师徒授业等方式,动静相宜地展示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5.jpg

佛山市和之美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是民族智慧与审美情趣的表达

珠海市无用手工纺织传习馆项目依托清代古建筑玉我唐公祠,打造了集中国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展示、研究与体验式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展览馆。传习馆定期举行公众体验活动,让人们领略传统纺织技艺之美,体会蕴含其中的文化意涵,并促进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复兴。

图片6.jpg

珠海市无用手工纺织传习馆

潮州市广济门城楼始建于明代,是潮州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更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这里举办的潮州非遗精品展,融入潮州市十几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邀请手拉壶、木雕和刺绣等非遗传承人进行技艺表演,让公众现场感受非遗之美。这里还积极进行青少年研学游等形式的文化实践大课堂,在各大重要节点推出反映潮州文化的大型活动,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讲好古城故事,传扬潮州文化精髓。

图片7.jpg

潮州市广济门城楼非遗展

韶关隆盛酱园博物馆根植于百年老字号。隆盛酱园始创于清光绪年间,是韶关古商埠辉煌历史的侧影,传统手工酱油酿造技法列入广东省非遗代表性传承名录。活化利用项目将始建于1927年的酱园老楼打造为行业博物馆,展示中华制酱历史和古法酱油酿造技艺,并通过各类研学和体验活动让公众亲自动手并体味百年老号的手艺,“打酱油过大年”等传统活动唤起人们对韶关味道的美好记忆。

图片8.jpg

韶关市隆盛酱园博物馆


传统村落及其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是联结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纽带

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是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活化利用项目依托陆氏大宗祠打造广州幸福里,成为群众“知幸福、传幸福”的活动舞台,形成了“活化乡愁记忆、构筑精神家园”的城市更新经验。这里举办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引入非遗匠人工作室,实现了传统村落与乡村营造现代生活的融合发展。

图片9.jpg

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广州幸福里

河源市仙坑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登云书院曾是东江流域重要的文化教育空间,如今只余遗址。活化利用项目是仙坑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计划的一部分,通过建设循环游径对遗址进行环绕展示,使人文历史空间得以再现,并新建图书室作为居民阅读及举办村史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带动周边历史环境的保护与提升,助推仙坑村获得“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图片10.jpg

河源市仙坑村登云书院

深圳市大田匠作文化村依托文物建筑大田世居,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运营模式打造服务片区的公共文化平台和城市休闲综合体,并以活化利用项目为引擎,逐步对周边古村落、城中村、厂房空间及农田开展综合整治改造和景观风貌提升。

图片11.jpg

深圳市大田匠作文化村

东风着意故园柳,乳燕飞舞旧堂檐。文物古迹沉淀时光之美,凝聚人文精神,广东省将继续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宣传推广典型案例的优秀经验,积极探索活化利用的实践形式,让文物古迹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展现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