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国宝西藏 | 大慈法王缂丝唐卡:实力演绎何为唐卡“顶配

2023-06-01 纪委 183
大慈法王缂丝唐卡 明高109厘米,宽64厘米罗布林卡管理处藏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或者见过“唐卡”,知道它是西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今天我们就以一件国宝级的唐卡为例,介绍关于唐卡的一些基本...

大慈法王缂丝唐卡 

高109厘米,宽64厘米

罗布林卡管理处藏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或者见过“唐卡”,知道它是西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今天我们就以一件国宝级的唐卡为例,介绍关于唐卡的一些基本常识。

“唐卡”一词为藏文音译,它是用颜料或其他材料,将各种图案绘制在布帛上的一种卷轴画,是西藏绘画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

唐卡在雪域高原传承已有千余年,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因此我们常说“唐卡是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2009年,“唐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位于拉萨的罗布林卡,收藏着这样一幅唐卡,名为大慈法王缂丝唐卡,是一幅从题材、工艺、保存程度各方面能够表现唐卡这一特殊文化形式的代表之作。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明代西藏地方颇有影响力的宗教人物及其相关的一段重要历史。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一下这幅画作。唐卡画面中央是一位头戴法王帽、身着袈裟的法王形象人物,左右两肩各置铃、杵,结全跏趺坐于宝座上。这位历史人物正是色拉寺的修建者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出生在西藏拉萨河下游蔡公塘,生活在明朝初年。他自幼出家,后拜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为师,学习佛法,因勤奋好学、才华过人,被宗喀巴大师称为其“辩才无碍”的八大弟子之一。

色拉寺

公元1414年,释迦也失作为宗喀巴大师的代表,奉明朝永乐皇帝之召,到内地讲经传法。在此期间,释迦也失给皇帝和大臣们广授教法,并在永乐皇帝的资助下在五台山修建了六座寺院,成为格鲁派在内地的第一个传播者,1415年,明成祖授予其“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的封号,并赐印诰。1429年,释迦也失再次应召进京,觐见明宣宗。五年后的宣德九年,又被皇帝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昭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于是他也获得了“大慈法王”的称号。唐卡右上方的印章和左上方的文字清晰地记录了这段史实。

画作右上方缂有印章,印文内容为:至善大慈法王之印;左上为1434年宣德皇帝封赐大慈法王的封号及其及其藏文译文:“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

唐卡下方用藏文题记有“与此幅唐卡画像一起,还有时轮金刚、胜乐金刚、喜金刚、大威德金刚和大轮(金刚)等像,灌顶国师阿木葛和国师索南喜饶二人虔心敬(制)”。

可见这幅唐卡至少是在宣德九年或之后制作的,应当是大慈法王从北京返藏时,与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帔帛、金银等礼物一起被带回色拉寺。从历史价值来说,它是大慈法王为加强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和汉藏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实证。

一种几近失传的手工技艺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何为缂丝唐卡。“缂丝”其实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工艺。唐卡按制作工艺一般可分为彩绘唐卡、刺绣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和堆绣唐卡等。

其中,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织精品之一,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工艺十分复杂,传世精品极为稀少,因此有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缂丝唐卡因其精湛的技法和超越一般织物的优越性,历来被用作“贡品”,并被誉为“织中之圣”。这幅唐卡采用金丝、银线和彩色丝线编织的缂丝工艺制作而成,虽历经数百年,色泽仍艳丽如新,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现在你知道为何说这件大慈法王缂丝唐卡是唐卡中的“顶配”了吧?因为不论从它的主题、制作工艺,还是从它所反映的背后史实和蕴含的意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也将作为我们“国宝西藏”系列的开篇之作,邀请您与我们共同开启一场精彩的西藏深度文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