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曲艺精彩亮相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
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于2023年6月9日至2023年6月1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非遗曲艺类项目参加惠民演出,获得本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
作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活动,此次“曲艺周”以“曲艺荟江城 说唱新时代”为主题,组织全国144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9个保护单位的千余演职人员齐聚江城,集中展示近年来全国曲艺传承发展的最新成果。我厅积极组织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萍乡春锣、永新小鼓、客家古文、南昌清音、江西莲花落、都昌鼓书6支演出队伍,在武汉市多个剧场演出18场,真实细腻的描摹、惟妙惟肖的演绎,为当地曲艺爱好者献上了一场场视听盛宴,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曲艺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进入新时代,曲艺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我省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进一步营造发展曲艺传承传播的良好社会环境,用明德引领风尚、以精品奉献人民,实现曲艺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谱写赣鄱曲艺发展事业的新篇章。
萍乡春锣
《二十大精神飞进我的家》
表演者:雍开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彭利萍、邹鹏、叶军、廖音
萍乡春锣,又名打春锣,是由报春逐渐演变的祝贺新年、传吉报喜、说唱人物故事的一种民间曲艺,在萍乡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运用萍乡方言,兼有说唱,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艺术特色,主要流传于江西省萍乡市及周边地区。萍乡春锣作为当地的音乐文化象征,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的存在意义和表现手法都让人印象深刻。2008年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永新小鼓
《一面铜锣一个盆》
表演者:杜晓林、朱瑶、汤宁馨、稂彧勍、李婕
永新小鼓是发源于江西永新的一种曲艺“说唱”形式。以敲击小鼓伴奏,并辅以竹板击节,采用永新方音,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站立演出。除了传统演出方式使用的小鼓和竹板外,还有二胡、琵琶、三弦等。2014年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客家古文
《古文新唱》
表演者:肖秋林、曾玉平
客家古文是流布于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中心的赣南客家聚居区的曲艺说书形式。因所演述的内容多为“古人的故事”故称之为“客家古文”,俗称“古文”。其表演形式为采用赣南地区的客家方言说唱叙述,又说又唱、以唱为主。2014年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南昌清音
《巧渡》
表演者:张毅恒、朱青
南昌清音是江西的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的民间曲艺品种。它起源于南昌市,流行于南昌市、南昌、新建两县(区)及宜春、上饶、吉安和景德镇等市,足迹远抵毗邻的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乡镇。距今有五百余年传承与发展的历史。2021年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江西莲花落
《萍水悠悠唱清廉》
表演者:肖萍、梁珊、甘璐琼、涂茜、张维维、叶军、廖音
江西莲花落是流传江西全省大部地区的曲艺形式。以萍乡为中心流布的莲花落,唱腔曲牌由正板数唱和拖腔帮唱两部分组成,正板数唱似吟似唱,拖腔帮唱在每段的最后一句进行,曲调独特,节奏明快。2021年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都昌鼓书
《守护》
表演者:张云龙
都昌鼓书源于宋代都昌的书院讲学之风和明代演述传奇故事的“讲传”表演,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江西省都昌县的一种曲艺“小书”形式,俗称“唱传”,老百姓也叫“说书”。在都昌周边的湖口、彭泽、鄱阳、景德镇、乐平等县市流行。2021年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