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成都武侯祠科举展三步走完1300年"考公"路

2025-07-17 纪委 40
文旅中国 王雪娟 当高考查分的紧张余韵尚未散尽,一群身着汉服的孩童在成都武侯祠三义庙广场正冠行礼——朱砂点额的瞬间,不仅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启蒙仪式,更揭开了“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

文旅中国 王雪娟

当高考查分的紧张余韵尚未散尽,一群身着汉服的孩童在成都武侯祠三义庙广场正冠行礼——朱砂点额的瞬间,不仅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启蒙仪式,更揭开了“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的神秘面纱。7月15日,这场聚焦中国古代“国家级选拔考试”的特展在武侯祠群贤堂开展,为暑期的成都注入一抹厚重而鲜活的历史底色。

开笔礼 

“当年的考生要在这样的考卷上写出千字策论,可比现在的作文难多啦!” 开展首日,观众随着完成开笔礼的孩子们穿梭在展厅中,不时发出感慨。

这场展览用三个单元串联起科举制度从隋朝诞生到清末谢幕1300年间的发展轨迹。其中,“筑基・青衿之志”展区生动再现了古人从“十年寒窗”到“连中三元”的进阶之路:童试时的青涩、乡试后的雀跃、殿试时的肃穆,每个细节都在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如何与人才选拔制度深度绑定。“淬炼・科场万象”单元则再现了贡院号舍的考试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古人备考的艰辛。最引人注目的“登科・金榜题名”单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逆袭故事吸引了众多观众在展柜前驻足。

不同于以往侧重文举的展览,本次特展专门开辟“纵马鸣弓,封狼居胥——从武状元到将军的成长档案”专题板块,首次系统展示绵延1200余年的中国武举制度,生动展现了“文武并重”的华夏治国智慧。

据策展人介绍,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梓潼县博物馆等机构的十余件组珍贵文物,它们作为历史的无声见证者,为观众提供了触摸千年科举文明的实物载体。在这里,观众可近距离欣赏宋代三彩文士陶俑,感受古代士子风骨,观摩明代状元吴宽的行书轴、清代进士张问陶的行书对联及四川状元骆成骧的墨宝,从字里行间体察“经世致用”的济世情怀。而清代末科状元刘春霖的莲池书院课卷残卷,更是引得观者啧啧称奇:那一丝不苟的蝇头小楷,字字排列如精工细织的锦缎,纵然跨越百年风霜仍墨色不改。

莲池书院刘春霖课卷残卷 清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

展览特别设置的“巴蜀科举名人墙前,杨慎等川籍士子的故事被娓娓道来。“原来成都状元街的名字是这么来的!”一位本地市民恍然大悟。

展览热度持续,开展当天下午,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带来的首场配套讲座“中国考试的历史演变——中国科举与中国科举博物馆”座无虚席。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这个夏天,不妨走进武侯祠,在红墙夹道间,一起触摸那些藏在笔墨纸砚里的家国梦想。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