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乡愁,修旧如旧!贵州文保让乡村更美更灵动
当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画下设计草图,来自德江县软坳村、庞家村的村民才恍然大悟:“村里的老物件,将派上大用场了!”
6月13至14日,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赴德江枫香溪镇软坳村、沙溪乡庞家村进行连续走访,聚焦“村落文化遗产,修缮古井;激活闲置传统民居,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蓄势赋能”,发挥文物保护专业优势,递交一份“古为今用”的乡村振兴方案。
修缮野古坑水井,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
“古井经过改造,不仅水有源,村也有根啦!”6月13日,软坳村村委会如期收到古井修缮保护方案,意味着离动工又更近了一步。
位于革命老区枫香溪镇软坳村的野古坑水井,始建于上世纪初,是当地先民聚居生息的物化见证,也曾是红军行经此地的取水点之一。2021年12月以来,省文保中心、省考古所多次赴该村实地调研,帮助该村制定古井蓄水保水、本体修缮、周边环境治理设计方案。
文保勘察设计人员对农房修缮进行资料提取
“古井保护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实事,对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也有重要意义。”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松涛告诉记者,设计方案既考虑了古井长期有效的保护、周边环境整治,亦着力挖掘古井文化底蕴,打造乡愁记忆,为推进软拗村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该中心现已完成古建修缮及周边环境治理设计方案
距离软坳村83公里外的沙溪乡庞家村,是省文保中心对口帮扶的另一个村。如今,一个“利用闲置传统民居,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小锅酒”计划,在省文保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和设计指导后,已正式启动实施。
与乡党委座谈想点子,优化布局融合发展
“我们村”,是庞家村第一书记吴小华的口头禅。从派驻至庞家村那天起,他带着“拿什么振兴我们村”的问题,走村串户寻良策。
“在留住乡愁,发展产业上想点子!”吴小华告诉记者,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遗迹遗址,是繁荣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省文保中心发挥文保工作优势,以修缮为基础,对庞家村闲置传统民居进行激活。同时,整合村里“散小弱”的酿酒作坊,采取灵活用工方式,以“小锅酒”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老宅基地上发展新产业,既能恢复我们村的生机与活力,还能打造村品牌,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吴小华说。
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提交乡村振兴“贵州文保方案”
“出资修缮、保护好农村传统建筑、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是'输血、造血、活血'的过程。”李松涛告诉记者,除“点对点”精准派驻,该中心还将通过党支部联村、党员干部联户“双联双促”工作,持续巩固庞家村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文保成果转化工作,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贵州文保方案,在提高村民对于乡村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让村民有更实在的获得感。”李松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