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百城百夜” 百城百业

2022-10-09 纪委 161
7月27日,2022江西“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活动在婺源拉开大幕,不断升温的“夜经济”点燃了江西文旅消费活力。政策发力 家门口就有“诗和远方”喧嚣昂然人间客,车水马龙市井烟。华灯初上,步入南昌西湖区万...

7月27日,2022江西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活动在婺源拉开大幕,不断升温的“夜经济”点燃了江西文旅消费活力。

政策发力 家门口就有“诗和远方”

喧嚣昂然人间客,车水马龙市井烟。华灯初上,步入南昌西湖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只见迷宫一般的街巷里商铺林立、古色古香,好吃好玩应有尽有。疫情消散,这里逐渐恢复往日热闹,在旅游旺季迎来一波小高峰。

“这里是原址新建,保留了‘三街五巷’。我们的定位是做响万寿宫老招牌,带动老南昌商业复兴。”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陈华清介绍道。

666架大型无人机上演的星空秀拉开东湖区文旅消费节序幕。李睿琼/摄

“今年上半年营业额约500万元,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收入应该更可观,”南昌市非遗美食“杨大娘粽子”第五代传人杨文军笑着说,“街区免了3个月租金,现在又通知增免3个月!”作为第一批入驻的老字号门店,杨文军看好万寿宫未来发展,准备把老店搬来扩大经营。

减免租金,是我省帮扶文旅企业纾困解难、促进文旅市场复苏的重要举措。今年,我省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系列文件,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出台153条助企纾困政策。

“夜经济是国民消费的全新领域,作为夜经济的关键环节,文旅夜消费越来越成为城市开放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风向标。”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说。

夜经济点亮永丰县恩江古城。刘浩军/摄

夜游昌江东岸,穿里弄、走街区、逛窑址……景德镇陶阳里历史街区结合独有的民俗、明清窑作特色,打造“吃、住、购、馆、玩、作”新业态,再现“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盛景。2021年,景德镇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今年还组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陶瓷科技创新联合体,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勃勃生机。

出行半径缩短,催生出游新招迭出。短平快、轻旅游颇受欢迎,康养游、乡村游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收获“诗和远方”。


擦亮品牌 彰显“江西风景独好”

全省各地推出“夜演、夜游、夜购、夜品、夜娱、夜宿”活动,培育出一批江西特色文旅消费品牌IP,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消费体验,也为“江西风景独好”名片添色。

纸伞轻摇流苏,黛墙隐素手。七夕之夜,2022年中国仙女湖七夕水上情歌会在新余仙女湖盛大开幕。牛郎织女星象主图案在舞台上腾空而起,虚拟鹊鸟入画,以景造境,呈现出一幅精彩的七夕夜宴图。仙女湖五度与央视合作,“仙女下凡之地、人间爱情之源”文化活动越做越大,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以来,仙女湖景区接待游客95.4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41亿元。

夜间经济点亮新余城市夜空。廖海金/摄

90后小伙曹力把从江浙学成的铝线手工带到庐山,各种小巧精致的手工制品吸引游客纷纷驻足。他7月开始摆摊,景区免交摊位费的政策让他兴奋不已:“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能挣近万元!”在这里,“兜售”日出也成为一种生财之道。司机郑喜和几个伙伴靠着送乘客去看日出,每天收入300多元。

据悉,“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活动已发动2万余家企业、2000多家星级酒店和民宿、400多个文化消费场所、200余家4A级及以上景区打造主体活动及消费促进活动,整合省内文旅消费联盟让利10.95亿元。

越夜越美丽,越夜越精彩。今年夏天,我省南昌市夜东湖、萍乡市南正街、抚州市黎川古城等6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数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二。


优化环境 “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

“文昌里曾是临川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抚州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伴着彩灯和油纸伞,穿行在“有梦有戏”的夜临川,一个可爱的智能机器人正在向游客讲解。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文旅+数字”,打造智能化便捷化的文旅消费环境,升级线下体验消费,推进“云游江西”一体接入“赣服通”,实现“一部手机游江西”。

武功山花涧里户外电音节。谢凌阳/摄

与此同时,积极构建旅游诚信退赔机制,打造旅游消费环境“江西口碑”,解决游客的后顾之忧。

消费体验好不好,消费环境怎么样,消费者最有发言权。今年4月,朱女士和朋友报名参加上饶某旅行社一日游。因下雨想取消游玩,但旅行社说每人要扣50元。朱女士认为不合理。上饶市旅游诚信退赔中心受理核实后,当日先行全额退赔。这是上饶创新构建“五个一”的诚信退赔工作机制的一个事例。

诚信退赔为上饶旅游积攒了好口碑、赢得了高人气。今年以来,上饶市4A级以上景区过闸机人数突破1450万人,门票收入超过14亿元,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360亿元,充分释放了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尤为可喜的是,我省已推广实施省市县三级旅游先行赔付机制,同时建立市场网络监管机制。“不让一位游客在江西受委屈、让每一位游客在江西都满意”,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