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恢复发展 创新路径更为关键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行业恢复发展不能简单地回到2019年,而是要结合新需求、新样态、新赛道重塑产业;在多元化、特色化、国际化旅游品牌发展上多做文章,在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和优质服务配套上再下功夫
今年春节假期是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长假,旅游市场强劲复苏,令业界对市场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显示,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两位数的增幅显示出旅游产业的巨大韧性。
今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惠民措施助推文旅消费回暖、文化和旅游活动迎春氛围浓厚、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市场亮点。然而,梳理媒体对各地旅游市场的报道,仍有不少地方和市场主体仍然在走2019年的老路。比如,部分旅游景点出现了服务水准有所下降、景区餐饮涨价、商家偷工减料、不文明旅游、景区安全等老问题。如今老毛病重犯,说明一些地方在旅游监管和市场主体发展模式上还在走老路。因此,旅游业恢复发展不仅需要有信心,更要在创新发展路径上下功夫。
据报道,今年春节假期的最火热的商圈不在“北上广”,而是湖南的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等地。在这条步行街,老字号新国潮嘉年华、网红地标打卡地、吸引年轻人的IP形象和消费场景,一系列新年消费活动,让顾客沉浸在满满的长沙味、湖湘韵的新春气氛之中。
有关报道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游客接待量位居全国第一的省份,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云南或海南,而是四川。那四川的特色是什么呢?比如,1月23日至27日,乐山大佛景区连续5天发布白天游山门票销售达限额消息,并创造24小时接待游客破10万人次的纪录。这与乐山大佛景区推出的“宠游客”十大行动不无关系。如免费提供景区外临时停车场至景区摆渡车、免费提供景区智能导览讲解服务,提供残疾人便捷游览通道,旅游投诉半小时调查处理到位,景区内购物不满意一个月内全额退款等,这些温馨服务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这两个事例说明,经历3年疫情,人们的旅游观念和出行方式已经悄然改变,这不仅体现在对旅游意义的认识上,也体现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
从今年春节假期市场情况看,文化旅游成为趋势,文商旅联动多了起来,多元玩法持续涌动,新消费新场景蓬勃发展。也就是说,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产业恢复发展不是简单地回到2019年,而是要结合新需求、新样态、新赛道重塑产业发展;在多元化、特色化、国际化旅游品牌上多做文章,在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和优质服务配套上再下功夫。
携程旅行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围炉煮茶、滑雪、游湖、登山、露营等适合多人共享的游乐项目受到游客青睐。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旅游消费的活跃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演艺的市场空间,扩大了公共文化和文化消费的受众基础。”
在这方面,非遗传承实践火热,拓展了消费新空间。“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教育”“非遗+直播”等“非遗+”模式实现了非遗的活化传承,非遗进社区、进商圈、进景区推动非遗资源被转化为生产力。
总之,今后的文旅产业发展应从以往旅游度假生活,拓展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现代人的整体生活,要围绕人的生活方式转变,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更宽泛的文旅新消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