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对旅游业作出这些安排
近期,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3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有哪些与旅游息息相关?此篇整理了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旅游的内容,一起去看看!
河南
●开展各类促销活动,促进商贸、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尽快恢复。
●创建完整社区、美丽街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统筹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绿道连通和插绿补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街头游园、小微绿地。
北京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繁荣发展首都文化。促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拓展“漫步北京”“畅游京郊”等品牌建设。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拓展医疗、教育、文旅、税务等领域智慧应用,深化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推动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让市民享受到更多便利。
●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天津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完善国家会展经济片区功能,吸引品牌会展商落户,有效提高办展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办好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谋划筹办航运类国际博览会,全力打造北方会展之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实施百年金街、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等传统商圈提质升级,加力发展首发首店经济,促进新场景消费赋能。
●聚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用好河、海、楼、山、林、湿地、古镇、乡村等独特资源,强化天津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宣传,持续培育一批有“津味”、适合城市群消费特点的周末游、休闲游、“网红打卡地”和文旅新场景。推出20条串联各类优质旅游资源的“津牌”多日游文旅线路,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统筹策划“文旅商”消费季等活动,持续推进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体验天津独有城市文化魅力。
河北
●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实施冰雪运动、冰雪文旅、冰雪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冬奥场馆市场化开发,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抓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等建设,构建环京津旅游风景道体系,建成一批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唐山办好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休闲度假新时尚。
山西
●加快打造高水平集聚平台。着力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高等级景区等资源,围绕文化体验、山岳度假、康养健身等类型,集中打造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集聚一批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特色文创、旅游服务、康养等市场主体。
●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再建成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支线、连接线2400公里。
●分类指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文体培训、文旅康养、体育健身、托育服务等服务业转型升级。
●精准施策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优做强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旅游品牌,深入实施龙头景区“9+1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支持晋祠天龙山、乾坤湾等创建5A级景区,支持王莽岭锡崖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A级景区倍增。持续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加快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新业态,开发小群体、低密度、定制式休闲旅游产品,促进露营旅游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质量,加快景区标准化建设、智慧化改造,完善5G网络、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创建一批智慧化示范景区和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着力塑造文旅品牌,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消费和休闲消费融合发展,做好文旅推广营销,不断提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让三晋大地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平遥国际摄影展电影展、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晋阳湖峰会、旅发大会、康养大会等重大展会活动。
内蒙古
●围绕产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园区铁路专用线和旅游路、产业路,增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的配套服务功能。
●精准发力抓消费。开展省际旅居养老合作试点,办好“活力内蒙古·乐享消费”主题活动。旅游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典型的消费经济,关键是把品质提起来、名气打出去、人气聚上来。要全力争取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批,全力创建莫尔格勒河、七星湖等5A级景区,培育敕勒川、康巴什、额济纳等8个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10条非遗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打造全国性展会展演精品,举办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开展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定制服务和汽车租赁等落地游服务。特别是像那达慕这样的活动要红红火火搞起来,用歌舞的海洋、乳肉的飘香、壮美的风光把天南海北的游客吸引过来,让内蒙古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发挥文旅投资集团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资源整合、区域协调、品牌统筹,集中打造几个在全国叫得响、在市场立得住的景区,把最美的草原林海、沙漠瀚海、长河大湖、冰天雪地都做出产品、做成精品,创造更多文旅融合的看点、亮点、卖点,做到从东到西全域皆可游、春夏秋冬全年无淡季。
辽宁
●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推进自驾、露营等新兴旅游创新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加快推进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打造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
●加快推进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培育森林康养基地,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引领、做强县城、振兴乡村等为着力点,培育一批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县、生态旅游县。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擦亮旅游品牌,打造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
吉林
●恢复文旅消费。集中推出“冰雪丝路”国际博览会、长春冰雪节、吉林雾凇节、查干湖冬捕节、粉雪联赛等系列节事赛事活动。开展2023吉林消夏避暑休闲季等系列活动,开发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边境游等精品线路。深化吉浙“千万游客互换”工程,积极开发长三角等重点域外客源地跨省游市场。
●新开工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长春都市圈环线西环等高速公路项目。
●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大对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饮食、康养、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
●以农文旅融合为主攻方向,以大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大发展,精心打造后疫情时代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旅游产品,加快恢复文旅消费,创建旅游休闲城市,将“长白天下雪”“22℃的夏天”等品牌形象推向全国,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全季大旅游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后冬奥时代“冰雪+”文章,高质量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加快完善冰雪经济体系,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链条发展。精心打造一批串点成链的精品乡村旅游点,叫响吉林“醉美乡村”旅游品牌。加大文旅企业纾困力度,推进国有旅游资源整合。支持长白山、查干湖等标志性景区和度假区提档升级,支持抚松县、池西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重点推进现代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特色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和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
●发展数字物流新模式,提升全域旅游数字服务能力,创新发展数字金融。
●开展“金润吉林”政银企系列对接活动,优化“吉企银通”功能,加大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旅游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黑龙江
●落实促进困难行业恢复发展43条措施,对服务业领域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旅、客运等行业精准实施帮扶,支持恢复发展。
●抢抓旅游市场回暖机遇,多平台多维度宣传龙江旅游,办好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第十三届中俄文化大集,巩固提升“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品牌形象。
●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围绕“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要素集聚”,打造一批冰雪游、避暑游、自驾游、康养游和红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上海
●丰富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邮轮旅游、康养旅游等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体育、交通信息等服务消费,释放综合带动效应。
●推进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民宿等特色文旅休闲产业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增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海段建设,推动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功能提升。加快建设都市旅游首选城市,打造“一江一河游览”、“海派城市考古”等文旅精品。
江苏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打响“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水韵江苏”文旅消费季等活动品牌,着力推动住宿餐饮、商业零售等消费回暖
●协同推进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打响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系列会展品牌。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开展小剧场建设、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全域旅游等文旅融合实践,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江苏文化旅游体验。
浙江
●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切入点,进一步彰显文化浙江魅力。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完成文旅项目年度投资3000亿元以上,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培育30家千万级核心大景区,新增10个示范景区镇、50个金3A景区村。
●全力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其中文体旅游方面:建成省之江文化中心;加快建设省全民健身中心;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000个、城市书房200家、乡村博物馆200家、文化驿站100家;新建五星级文化礼堂500家;新建省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000个、“环浙步道”2500公里。
安徽
●积极承接旅游消费释放,全面推进安徽旅游升级发展。
●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整体联动推进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集聚文化创意、研学旅居、商务会奖、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塑造“烟雨徽州”文化映象,感召更多年轻人汇聚创业。
福建
●深入实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依托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支持平潭打造国际旅游岛;推动旅游业加快恢复,大力发展红色、生态、工业、乡村、海洋、康养等文旅新业态,高标准建设“1号滨海风景道”,丰富全域生态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让“清新福建”不负“诗与远方”。
江西
●深入实施“赣出精品”工程,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三百”文旅消费季、“赣品网上行”、中国米粉节、赣菜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打响赣菜品牌。
●评选一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名村镇名景区,实施旅游景区业态提升计划、“引客入赣”计划,全面推行旅游购物诚信退赔,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山东
●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山东”活动,优化拓展汽车、家电、文旅等消费券使用,提质发展餐饮、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
●举办“黄河大集”活动,打造黄河文旅消费品牌。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规划建设沿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新建10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办好旅发大会,让更多山东文旅精品“出圈”、出彩。
●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培育淄博刻瓷、潍坊核雕、临沂柳编、聊城葫芦、菏泽鲁锦等一大批乡土产业,让广大农民从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中拓宽致富路。
湖北
●全力保障商业场所能开尽开、营销活动能办尽办,加快提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旅体育等传统消费,尽快让消费旺起来、经济活起来。
●办好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亮丽文旅名片,弘扬璀璨荆楚文化。
湖南
●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推动文旅、健康、养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上水平。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发展。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打造“五张名片”,力争旅游业总收入达8000亿元左右、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完善旅游产业链,推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发展,扶持旅游商品创意研发,打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方式,培育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丰富夜间消费业态,强化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产品供给,打造现象级旅游消费新品牌。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强化“出行即旅游”,搭建智慧旅游平台,优化交通体系,在高速高铁沿线、河湖岸线、县市干线,布局建设一批凸显山水自然、城乡风情、人文历史的旅游景观,打造一批高品质通道、航道、步道。加强旅游行业文明建设管理,完善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办好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广东
●支持横琴培育壮大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推动“分线管理”和澳门新街坊建设,提升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
●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发展免税经济、首店经济、共享经济、低空经济。
●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休闲旅游、数字农业、预制菜、农业微生物产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广西
●落实落细住宿、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纾困扶持措施。
●千方百计推动文旅产业回暖复苏。加快建设广西世界旅游目的地,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强化政策支持,帮助旅游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回暖。引导景区景点、体育场馆、文博场馆等改善设施和服务条件、结合实际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开发跨区域的文化和旅游年票、联票等。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旅游产品。发展夜间经济,促进都市文化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有序开放跨境旅游市场,开展“千万老广游广西”等主题活动,提升“一键游广西”平台效能。
●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加快打造“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强化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等项目,推动漓江景区、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推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龙胜龙脊梯田、丹霞·八角寨等创国家5A级景区。支持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完善景区景点“硬设施”,切实提升“软服务”。布局建设一批高品位旅游休闲街区和消费集聚区,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创建“世界美食之都”。
海南
●以旅游复苏为牵引,实施“促消费六大行动”,力争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和25%,离岛免税购物销售额突破800亿元。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建立以免税店为引爆点、多种商业业态复合的繁荣商圈,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标志性工程。
●积极开发多样化海洋旅游产品。
●推动美兰机场三期扩建、三亚新机场、湛海高铁、G98环岛高速大三亚段和海口段扩容、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洋浦疏港高速、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马村港三期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出台海口经济圈产业协同、招商协同、要素协同等相关政策措施,编制三亚经济圈国际旅游胜地规划、自贸港科创高地规划。持续提升环岛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质量。
●举办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第七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重庆
●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创建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夜间经济示范区。增加消费供给,推动健康、文体、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培育避暑、冰雪、近郊游等文旅消费热点,繁荣发展“四首”经济、共享经济、新个体经济等新业态。
●支持渝东北承接沿江优势产业转移,深化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加快万开云同城化进程,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提升三峡制造、三峡农家、三峡文旅影响力;支持渝东南立足生态资源、民族特色,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大武陵、乌江画廊、武陵加工等品牌,建设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推进川渝全域联动发展。共同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武隆旅游国际化试点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四川
●加快建设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名牌建设。以九寨沟—黄龙、三星堆—金沙遗址、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重点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大渡河、安宁河等旅游风景道。用好绿色红色特色资源,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建设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和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出台大峨眉、大九寨、大香格里拉等旅游交通环线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快旅慢游”交文旅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加强稻城亚丁村等古村落恢复保护。建设“三区两带”旅游度假集群,支持西昌邛海、天府青城、峨秀湖等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田园风光、乡村度假、休闲农业、旅游演艺等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推出一批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冰雪运动。加快海螺沟、王岗坪等景区恢复开放和提档升级。
贵州
●常态化开展“多彩贵州扶商助旅促消费”行动,举办新春年货节。大力发展社区新型零售、智慧餐饮、“互联网+”等“吃住行游购娱”融合的新消费环境。
●促进旅游业全面复苏。围绕“两大提升”,聚焦“三大要素”,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大力开展促进旅游业复苏专项行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细分目标市场,挖掘潜在客源,全面恢复跨省游、入境游,大力发展本地游、周边游,接待入黔游客实现恢复性大幅增长,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游客人均花费分别增长10%、8%以上。精心办好省“旅游两会”,突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功能,全方位展示特色文旅资源和精品线路,强力推动贵州旅游复苏。加强涉旅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提升“一码游贵州”平台功能。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加快推动现有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推动西江千户苗寨、万峰林创建5A级景区,新增规上限上涉旅企业150户、4A级景区8家、等级旅游民宿150家,打造“多彩山居·醉美心宿”民宿品牌。促进文商(酒)旅融合,支持特色餐饮、旅游商品、演艺娱乐等加快发展,积极发展康养旅游、非遗旅游、自驾露营等新业态。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40个左右。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
●重点发展避暑康养、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旅居康养、森林康养六大产业,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
云南
●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促进旅游业与健康、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动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加快“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旅游总收入超过1.2万亿元。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文旅强县、边贸强县、生态强县。
●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边境口岸城市建设国际化消费城市,持续创建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50个重大项目,促进“澜湄快线”与中欧班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等有机衔接,适时开行跨境旅客列车,年发送旅客1000万人次以上、运输货物1300万吨以上。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链条升级。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西藏
●提升G318人文景观游、G219民族风情游、G349红色游、边境一线和南亚游等精品线路,做优“天湖之旅”“藏医药康体瘦身”等特色产品,力争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30%和25%以上,文化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实施万名种养殖能手、技工、建工、手艺人、乡村导游、民宿老板等培养工程。
陕西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创建3个国家级、30个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培育一批三产融合龙头企业。
●推动陕南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生物医药、毛绒制品等消费品制造业和文旅康养产业,支持商洛加快建设生态康养之都。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开展重点文旅产业链三年行动,实施“文化陕西”品牌培育计划,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推进西北出版物流基地、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建设。加强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革命文化、都市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情特质,着力构建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文旅板块,办好西安国际文创产品创意大赛等活动,加快推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恢复增长。
甘肃
●推动旅游业加快复苏。加大“引客入甘”力度,促进跨省旅游全面恢复。争取武威铜奔马文化旅游区、甘南冶力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永靖刘家峡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擦亮“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创建6个乡村旅游示范县、6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民宿,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文创产业发展,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精彩文创高地。
青海
●突出生态旅游带动作用,完善青藏、青甘、青川、青新旅游大环线,打造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精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快进慢游”。
●加快长城、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建设黄河上游生态旅游文化带。
●办好文化旅游节、旅游消费惠民季等活动,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推动旅游业加快恢复回升,加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支持青稞、油料、枸杞、藜麦、冷水鱼、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组建一批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
●建设同仁、海晏高原文化旅游名城。
宁夏
●扩大养老育儿、休闲康养、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
●实施“文旅创新升级”工程,推动“提点连线结网”,办好全国旅行商大会,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
●重点打造贺兰公园、大漠星空、科创宁东、闽宁新貌等升级版的“宁夏二十一景”,并着力把这些美景如珍珠项链一样串联起来,以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让宁夏的美食美酒美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创新办好第二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旅博览会,加快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新疆
●加快推动旅游业提振复苏。深入实施旅游兴疆规划,实施冰雪旅游品牌战略,推进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工程,积极推进边境旅游发展,新创一批4A、5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实施南疆旅游提升工程、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文旅融合项目工程、旅游景区内涵提升工程,加强智慧旅游场景建设,加快新业态培育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施“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提升计划,推动旅游大数据平台提档升级,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力争接待游客达到2亿人次以上。
●在交通、能源、化工、矿产、水利、农牧、城建、旅游、物流、环保、金融、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实施新疆与援疆省市“结对共建”工程,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积极推进疆内外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