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艺术圈的“另类”,“孤勇”但不孤单
2023-06-17
纪委
191
乘电梯到达七楼,走过一段宽敞的楼道,拐角窗户投射的阳光,正好映照在何军洁家门口。那是一排工作室的名牌,其中两幅尤为显眼——“赤林书院”“红色文化”。 轻叩几声,房间里电锯与石材的交错的声...
乘电梯到达七楼,走过一段宽敞的楼道,拐角窗户投射的阳光,正好映照在何军洁家门口。那是一排工作室的名牌,其中两幅尤为显眼——“赤林书院”“红色文化”。 轻叩几声,房间里电锯与石材的交错的声音渐消,迎门而见的是一身笔挺的中山装和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 “可把你们给盼来了!”何军洁的声音洪亮且中气十足,“家里比较乱,别介意啊。这边是刚刚淘回来的仁布玉。”何军洁一边指向堆在茶几位置的几筐分割好的“石胚”,一边往前走着。 “来来来,请这边坐。”在一张铺着白色垫布的书桌前,何军洁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坐了下来。 1964年2月19日,何军洁出生在四川南充的一个村子里。 他从小就和别的孩子想法不一样,渴望读书,喜欢艺术,但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艺术家”是什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逢改革开放的大潮,彼时的何军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心中充满了壮志豪情。 “何军洁,‘军’代表人生,‘洁’代表人格,那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位,这一生一定要走正道。”何军洁回忆起自己改名字的初衷。也是从那时开始,何军洁开始慢慢走向“艺术”这条道路。
烟火和诗意,总是不可兼得。赚钱、养家,是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首要责任,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做过汽车修理、搞过建筑、建沼气池等等,干过很多行业,但那不是我人生最终的梦想和选择,我始终想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何军洁从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 一件事干几天不难,而真要去为之奉献一生、倾尽所有,所需的就不仅是一腔血勇。所以,人类最伟大的品质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坚持! 尽管工作每天很忙、很累,但何军洁依然坚持每天看书、临摹、篆刻。清晨,一缕微光即将穿过灰色的天空,整个城市都还在睡梦中,何军洁已经在书桌前开始了他的临摹“工作”。
为了提升自己的书法、篆刻和写作水平,何军洁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十六、七个小时都在潜心学习。 “从2010年前后我开始练习书法和篆刻,慢慢把生意一点点脱手,直到2014年才正式踏入这条道路。”何军洁说。 “这个习惯坚持了十多年了,下午是篆刻的时间,刚才我正在切石头,前期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要准备开始刻了。”何军洁手里拿着一块被他切割好的仁布玉,旁边是一幅已经画好,将要篆刻的人像。一说起篆刻、书法,何军洁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手舞足蹈得像个孩子,当然,做起这些事来他好像也有用不完的精力。
“我很热爱这些,所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何军洁兴奋地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临摹、篆刻、写作,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其他时间都在做这些事,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所以现在颈椎不太好……”说到这里何军洁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便又拿起石头开始琢磨了。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梦想的萌芽,到2010年前后的巨大转变,正是这份初心的支撑,才得以让何军洁在三十年后真正抵达梦想的“起点”。生命的长廊有尽头,但梦想没有,意志坚定的人,总在超越他所处的环境。
古人有云:五十知天命。50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命已过半数,奋斗已是过去式,安于现状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何军洁来说,50岁,是他人生的另一个开端。 这次身份的转变,让何军洁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那时候我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把‘爱好’变成‘专业’了呢?努力为生活奋斗了半辈子,是时候为梦想而奋斗了。”提起正式踏上艺术道路的决定时,何军洁平静地说到。 有了计划,何军洁的执行力也随即“启动”,他开始了专业的书法和篆刻学习。随着专业学习的推进,何军洁的书法和篆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临摹最好先选西汉印,汉印种类多,文字处理上也较为规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入门和掌握篆刻的规律。学习篆刻要细心、耐心,循序渐进……”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在为何军洁上课时讲到。 2014年,经朋友介绍,何军洁拜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篆刻。 “第一次去找老师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第一次拜师就是全国顶级的专家。”何军洁的声音有些弱了下来,带着些犹豫又说到“其实我这个年龄开始做这些事,有很多人说闲话的,可能大家都觉得我是个‘另类’吧,所以去找骆芃芃老师的时候也会有些担心。” “你身上有一种艺术气息。”可骆芃芃老师非但没有“看不上”何军洁,反而第一次见面就和何军洁开起了玩笑。 “老师那么忙,但每次给我上课都是两三个小时起步,从临帖开始教,给我讲具有代表性的西汉印的特征,大方向和小细节怎么把握,教我临摹顺序,布置作业……”提起骆芃芃老师,何军洁既亲切又充满自豪。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何军洁心中骆芃芃老师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在学习篆刻、书法的同时,何军洁还在开拓自己的“业务”范围——写诗。 “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吧,有人喜欢写日记来记录心情,有人喜欢写诗,我是后者,我觉得诗词是可以把一段时期的所想所得完全融入其中的,日记相对来说可能比较零碎。”提到写诗的来由,何军洁谈了自己的想法。 “很多诗都是有感而发,练习书法的时候、篆刻的时候,甚至吃饭喝茶也都有小诗。”聊起写诗,何军洁便翻出自己平时的记录。 歌以咏怀,诗以言志。
何军洁以诗言志,在自己的天命之年,尽量让这条漫漫艺术道路走得不那么“艰难”。
何军洁内心激动不已,顾不上时间已是凌晨,兴奋地喊道。 在经历了10多天的画像、雕刻、磨平、再雕刻之后,何军洁的第一方印章——伟人像,终于完成。
“必须要把他的‘神’表现出来,否则我觉得是对伟人的不尊重。”在被问到为什么反复磨平重刻这么多次时,何军洁郑重地回答。 “篆刻展区”“书法展区”何军洁人生第一次个人展,在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顺利举办。积攒了10多年的1700多幅书法和篆刻作品,在这一刻向世人展示了出来。
“这是我的第一幅作品——伟人像……”看到有观众在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前驻足,何军洁上前介绍道。 作品神态勾勒得惟妙惟肖,透过印章上人物的神情,仿佛看到了伟人一生的峥嵘岁月。 “篆刻是个漫长的过程,从选图到画像再到下刀,中间要经历无数次的构思和修改。”回想到这一路走来的不易,何军洁介绍完久久未能回神。 热爱虽可抵岁月漫长,但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想起那段难捱的日子,何军洁一度眼含泪水。 采访时,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情景,我们只注意到何军洁用热爱的涓涓细流,磨平枯燥生活的棱角,却没有发现他将内心的波涛汹涌掩藏在平静的表象之下。 “没有专心做篆刻之前,我是家庭美满,做这个之后变成妻离子散了。”何军洁用开玩笑的语气说着,落寞之情却从眼角流出。 此时的何军洁为了练习篆刻、书法,开始无心顾及经营的生意,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身边的亲朋好友、家里的妻子儿女,都劝他好好做生意,书法、篆刻这些可以作为副业,当个爱好。 但是这一次,何军洁想遵从自己的内心,想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 “我要在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以‘党史’为主题办一场展览。”何军洁说“那时候一直有这个想法,并且现在实现了。” 在光芒万丈之前,我们都要接受身处黑暗时的无助与彷徨。 最后,大家做了同一个选择——远离这个只知道写字、刻石头,每天不务正业的“疯子”。
“我妻子对我忍无可忍,我们每天都在吵架,最终选择了结束这段婚姻。”何军洁说“这些年我失去了太多,失去了亲情友情,在感情和金钱方面我变得一贫如洗,最困难的时候连吃饭都是问题,边打工赚钱边做篆刻,有时候是靠儿女接济,但还好我挺过来了。” “其实生活就像矮人看戏,看不见舞台的时候,只能凭着别人说长短。”何军洁说“我喜欢去创新去开拓,做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只要是正确的,不超出原则性的东西,我都会去研究。我喜欢篆刻,喜欢书法,也喜欢写诗,这是我的人生追求,我生来就属于它们,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君子知命不惧,日日自新。经历了风风雨雨和人生大起大落的何军洁,早已看淡一切,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好好写,好好刻,不断地超越自己,用更好的作品记述、赓续红色文化。
如今从事书法、篆刻工作10余年,何军洁在自治区文化系统的支持下,已经办了两场个人专题展。 当问到他第一次展出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感受时,他表示“没有什么风雨,只有心路历程。” 透过何军洁平静的语气,仿佛看见了一个“孤勇者”在无数个黑夜里踏着崎岖踉跄前行,经历一次次的“重振旗鼓”。 “这也算是这些年坚持的成果,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我也会一直把这件事坚持下去,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所有支持我和信任我的人,我也相信,这条路上我不会永远都是‘孤勇者’”何军洁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