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以非遗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3-11-25 纪委 25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个方面都能与非遗找到契合点。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个方面都能与非遗找到契合点。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带动乡村经济的兴旺,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有效的途径。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鲜明。要结合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实施,不断加强非遗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特色非遗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向产业资源转化。

加强非遗产业带建设。要注重高质量规划和精细化设计,加强对非遗及相关产业传播、生产、消费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预测,依据非遗资源普查数据,科学规划和引导非遗产业发展,注重各地区产业之间错位协同发展。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形成系统化的文化创新体系,构建全产业链的文化产品及服务。鼓励各地区依据自身非遗资源禀赋,采取产业依托型、历史文化依托型、民俗依托型、创意主导依托型等非遗发展模式。推动非遗+旅游、非遗+食品、非遗+特色农产品等业态的融合发展,拓展非遗+康养、非遗+文创、非遗+国潮等新兴业态。打造蜡染刺绣、漆器、砂陶、特色食品、民族医药等产业集群或产业带。

促进非遗产业链条延伸。深入开展非遗旅游文创产品、研学体验产品和数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升非遗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持。引导不同类别的非遗企业特性化发展。开发系列根植非遗文化、衔接现代需求的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和各类商品,构建完善的非遗产品矩阵。如帮助大方彝族漆器专注中高端市场,进行品牌化经营,通过与设计师联名、与著名品牌合作、加强文化传播,挖掘品牌属性。帮助蜡染刺绣等产业提升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细分全手工、半手工、全机械产品和市场,完善覆盖低中高端市场的产品矩阵。牙舟陶、砂陶、特色食品等具有较高生活化属性的产品,通过规范化生产、加强营销、注入文化元素、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拓展市场。

加强非遗文旅深度融合。找准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依托景区、民族特色村寨、民族风情街等资源,鼓励非遗传承人、文化创业群体通过新兴的文化工作坊、非遗工坊、创意概念店、主题文化店、文化体验店、文化空间等形式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提炼非遗核心文化元素和代表性文化符号,将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和文化精神融入旅游资源、场所、设施、空间和产品,形成独树一帜的非遗文化景观,将非遗转化成为诗和远方的符号意义,突出特有的贵州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贵州旅游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挖掘开发民族传统音乐、舞蹈、戏剧、体育等文化资源,开发为各类高质量旅游演出和文化体验项目。深化对蜡染、刺绣、漆器、砂陶等传统技艺和生产、生活、节庆、礼仪、习俗等文化资源的开发,深度培育和发展研学、体验、亲子游等新业态,切实带动民宿、餐饮、文艺演出、非遗产品生产等产业发展,努力形成“非遗文旅资源深度融合—非遗文旅产品体系培育—非遗文旅产业功能提升”的发展体系。

提升非遗产业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引进外部优势企业和品牌、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吸引企业集聚、项目集聚和要素集聚,加强非遗产业对周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完善东西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发展、鼓励多元传承、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等机制,提升各类主体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能力、构建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传承人、领军人才和社会培训等相结合的乡村非遗人才多元培育体系。引导非遗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培育和扶持非遗IP、非遗品牌。提升传承人和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的能力,推动非遗产业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生产技术手段,创新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建构现代非遗宣传和营销体系。加强非遗产品传统营销渠道建设,促进非遗文化产品进景区、进商超、进机场车站、进特色街区,通过新闻媒体、非遗直播、短视频、电商平台等载体拓展非遗文化和产品传播和销售渠道,推进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融合。通过文化赋能,制作优秀传播内容,展示非遗文化的价值,促使用户对内容产生认同,进而提高目标群体留存、培育稳定优质客源、引导消费完成。加强非遗文化产业与本地生活资源协调,加快用户年轻化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加强新兴网络平台营销领域的定向深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牌意识和IP意识,培育包括非遗老字号品牌、非遗区域品牌、非遗新国潮品牌以及非遗传承人个人品牌的品牌矩阵,推动非遗以更新的面貌、更多样的方式、更迷人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