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舞台艺术精品、话剧《八廓街北院》再度隆重推演、掌声雷鸣好评如潮
专栏按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深刻把握文艺事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加大现实文艺理论研究。从今日起,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联合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信息办,开辟“文艺理论”专栏,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文艺理论指导文艺实践,为西藏文化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话剧《八廓街北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歌颂党的民族政策为主题主线、用历史的视觉、艺术的手法、政治上的高度,讲述了西藏历史文化名街——八廓街北院里居住的藏、汉、回等各民族四十余年共同生活中发生的喜怒愁伤、情感恩怨、矛盾冲突、和谐共处的最普通、最善良、最纯朴、向往美好生活、心记爱国情怀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鲜明、独特、真诚的个性和在党的关怀下,八廊街乃至西藏各族人民命运的变改和追述美好未来、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的动人画卷。
话剧《八廊街北院》,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的倾力打造、重点支持下,自治区话剧团大力弘扬新时代主题、讴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导向,创作此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该剧先后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资助项目,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20年度西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1年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在京演出)项目,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等殊荣。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文化战略工程,话剧《八廊街北院》就是一部,与中央直属文艺院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强强联手、合作共赢的成功佳作。也是一部藏汉艺术家共同携手创作的民族团结优秀剧目。
该剧汇集了一大批内地、西藏本土优秀话剧艺术家,如藏族优秀青年编剧尼玛玉珍,是一位冉冉升起的后起之秀。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导演吴旭,作为“订单式”文化援藏专家赴藏后,与本地艺术家团结协作、紧密配合、辛勤创作为该剧倾注了大量心血,历经近两年与同行们修改打磨十八稿最终定稿。正如吴旭导演激情所讲“我被西藏独特的高原文化所吸引、更是对这里的人文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喜爱。
《八廊街北院》是一个古老的大院、温情的大院、奋进的大院、团结的大院、启迪心灵的大院”。舞美灯光、作曲、冯磊、朱丹、程进、占堆、次成曲加等服、化、道人员倾尽心血、用高水准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成果,为该剧注入了更新、更好的华彩亮点。该剧中大普布次仁成功塑造了一位,为建设西藏献了青春、献子女、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老西藏形象。赞颂了在西藏工作、牺牲的千千万万“老西藏”光辉历程和伟绩。
仁青顿珠扮演了《八廊街北院》里一位从农奴、成长为大院组长、居委会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一心为民、受人尊敬、非常接地气的生动具有感染力使人泪流满面、难以忘怀的人物。其表演真诚、自然、细腻、丰富。达片(扮阿妈贡珠)表演深动感人、人物刻画打动心灵、把藏民族人文精神中的博爱、善良、勤奋和西藏老阿妈特有的慈祥、母爱、气质、言行表现的栩栩如生、催人泪下。小普次仁(扮普珠扎)、成功扮演了一位年龄跨度大、从少年叛逆者性格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一一到痛改前非成长为优秀人才的一个举足轻重人物形象,极具挑战性和难度。大达珍(扮次卓玛)、嘉增达吉(扮巴松)、洛桑达瓦(扮亚古)、尼珍(扮拉姆)、扎西央宗(扮刘姐)、索郎次仁(扮达瓦)、丹增曲杰(扮钦差)等等表演各具优势特点、生动感人、人物塑造丰富多彩,虽不是剧中一、二号人物、但正是有了他们对本剧核心主题的细腻解析才会有这样精湛的表演。为整体剧目的成功演绎展现了值得称赞的佳绩。
话剧《八廊街北院》,可谓是西藏文艺界引以为豪的一部新时代精品剧目。如果说要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的话,该剧还可以进一步凝炼精细、提升感染力、受众面、压缩时长。我们期待着话剧团领导和艺术家们推出更多掌声雷鸣、好评如潮、人民群众受欢迎、受点赞的舞台艺术精品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