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青春作伴 高原逐梦
2011年7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率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专程来到西藏大学,看望各族师生员工。
当习近平同志一行步入学校公共计算机房,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师生们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他与围拢上来的师生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大家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安排等情况。教室里的气氛活泼热烈,陆续赶来的同学把过道围得水泄不通。一旁的记者按动快门,将这暖意融融的一瞬定格为永恒。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心西藏高等教育工作,关怀西藏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西藏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对社会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那些聆听过习近平同志教诲的高校师生代表、青年学子,不负嘱托、砥砺前行,在习近平同志的鼓励下,他们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西藏发展紧密相连,满怀赤诚,行胜于言,展现着西藏青年昂扬向上的风貌。
潜心科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1年7月18日,习近平同志一行缓步走入西藏大学图书馆二层大厅,来到藏学典藏室,听取西热桑布研究员介绍西藏大学藏文典藏情况。他仔细询问了有关唐代宗教典籍和世俗文献“菩日文献”的抢救整理情况,并叮嘱要进一步做好藏文典籍研究和藏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
习近平同志强调:“‘菩日文献’抢救整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继续努力研究藏文古籍文献,传承保护好藏族优秀文化。”
现场聆听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西热桑布心潮澎湃。如今,西热桑布已是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是藏文古籍发掘、抢救、整理、研究和保护。相比于一些容易产出丰硕文章和成果的领域,他的研究方向文化积淀厚重、资源整理繁琐、成果产出慢,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西热桑布认为,藏文古籍文献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是中华古籍文献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献典籍,研究好、利用好这些文明遗产,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时代命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