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激活“工业+旅游”百年“官酱园”正式开放
今年国庆节,镇江多了个“文化打卡”新空间。近日,恒顺味道官酱园正式开放,“工业+旅游”再添一个好去处,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闻“香”而来。
走过百年,官酱园展现新貌
在清代,要开办酱园,业主得有官署核发营盐的执照——盐帧,意为“官准经营,不用私盐”。有了盐帧,经营者就可以在“酱园”两字前冠以“官”字。恒顺“官酱园”的由来可追溯至1893年,彼时“朱恒顺糟坊”获得盐帧,改牌号为“朱恒顺酱醋糟坊”。1899年,第二代恒顺掌门人朱长源捐银80两补办官酱园执照,这份执照原件现存于市档案馆,是恒顺保存最早的纸质历史资料。
穿过百年岁月,迈入如今的官酱园,琳琅满目的酱、醋产品在古法酿造的原味和创新设计的包装加持下,个个吸睛。“我们园内有各类酱醋产品近50种,光酱油的品类就超20种。”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边走边看,记者发现店内不但有红烧肉调味料包、老坛酸菜鱼调味料包等“时髦新品”,还有品类繁多的特色酱油、特色醋,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询价。试运行当天,恒顺味道官酱园店累计实现销售额近4万元。
匠心酿造,老技艺传承至今
园后方古法酱油酿造车间内,两位工人师傅熟练地握着大木勺,从酱缸舀出半成品酱油再淋到缸内的黄豆上,激发出浓郁的酱香。
跨越百年,恒顺依旧坚持着古法工艺。在投料和发酵期间,恒顺要准备成百上千口酱缸用于投放坯料,排列于作坊露天晒场自然发酵,发酵后的酱油历久弥香、鲜醇爽口。“我们从3月份向缸内投料,经历三伏天的暴晒,整个生产周期长达200多天。”59岁的何兴权师傅在恒顺从事制酱已有42年。他说,古法酿造酱油过程精细复杂,不但要晒,更要浇淋,每天他都要往返在100多个酱缸间,反复将缸中心的酱油浇淋在黄豆上。
何兴权说,在酱坯完全成熟、用压榨法榨出酱油后,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晒制才能制成最好的三伏老酱油。“古法酿制的小缸酱油,50公斤黄豆只能生产75公斤酱油,这和如今的大规模酱油生产中50公斤黄豆能产250公斤酱油相比,更显稀缺。”
面向未来,用匠心接续惠民
制酱车间外是摆满酱缸的晒酱区,一个上绘龙纹的特殊酱缸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它是1899年的恒顺为纪念补办官酱园执照而特别定制的,虽历经百年,缸体上有数个锔钉修补痕迹,但龙纹依旧清晰,是官酱园的镇园之宝。
2023年,以醋文化博物馆为核心的恒顺工业园区获得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称号,截至目前,全省仅有5个此类基地。崭新的官酱园更为“国字头”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增添了分量。近年来,恒顺回归主业,提出“做深醋、做高酒、做宽酱”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品类,强化园区建设,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回到恒顺味道官酱园外的广场上,一块大大的“恒”字嵌在广场中央,远处,新建的匠心驿站即将开放,将为市民游客提供24小时优质购物服务。
以匠心酿造,以诚意惠民。崭新开放的恒顺味道官酱园,正成为城市的一处特色文化旅游地标。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