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武侯区:空间换服务 “贴身”更贴心
本报记者 付远书
10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文体中心正式开放。中心共3层,分别规划建设了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三大板块,以及文化休闲活动区、传统文化研习区、多功能活动厅等6个功能区域,通过“空间换服务”的合作模式,依托社会机构为辖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多项无偿或惠民服务。
据了解,该中心是成都市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探索“空间换服务”合作模式运行的第二个公共文化场所。今年8月23日正式运营的武侯区簇锦文体中心,是该模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服务质量深受当地群众好评。区别于其他社区综合文化站,簇锦文体中心遴选出四川5A级全省性社会组织——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简称“四川省青少年文联”)作为运行与管理的主体,为社区街道提供美术、书法、声乐、舞蹈、语言等儿童普惠课程,以及生涯规划、家庭教育指导等特色文化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年龄层的文化需求。
成都市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早在2010年全面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阵地达标全覆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建成。“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迫在眉睫。为联合社区为群众‘贴身’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并有效调动社会力量的独特优势,我们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与中标的四川省青少年文联联合打造簇锦文体中心,通过‘空间换服务’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生产出量多质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空间换服务”,就是由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免费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四川省青少年文联负责场馆的装修和后期的管理、运行,簇锦街道则对四川省青少年文联提供的管理与服务进行监管。
作为簇锦文体中心目前运行与管理的主体,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常年为全省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校外教育平台和文化活动,拥有优秀的师资资源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在四川省青少年文联执行主席袁亮看来,本次参与簇锦文体中心的运营工作,既解决了机构公益活动缺乏场地的问题,又盘活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据了解,在武侯区文化馆、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等开展常态化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的同时,簇锦文体中心目前围绕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需求精心规划,旨在做好差异化服务,打好“公益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9月3日,由簇锦文体中心与武侯区顺江社区和高碑社区共同举办的公益托管活动现场,50名孩子在中心教室诵读经典《弟子规》,由10名专业师资组成的公益托管团队为他们提供全时段的守护关怀和辅导。袁亮介绍,簇锦文体中心联合社区安排场地、制定相关辅导及艺术课程,50个名额几秒钟就一抢而空。
机构丰富的师资也得以利用。8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博士、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副会长蔡波主讲的《博物学与生物多样性——我们身边的“丑陋英雄”》博物讲座在簇锦文体中心举办。“能在家门口听到这样的讲座太难得了,讲座激发了大家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市民李女士说。
“有了固定场地,一些业务模式和形态也将逐步在中心开展。”袁亮透露,中心还将推出主题展览、青年夜校等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中心也将陆续开放一些低于市场价格的惠民课程及项目,为社区、街道提供优质的文化教育服务。
在簇锦文体中心和金花文体中心的年度服务计划中,“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年度服务人数不低于1000人次,组织、承办、参与文体活动不少于24次,指导社区文化示范点(社团)不低于4个”等具体要求被列入其中。
“除了公益项目,我们将对管理主体的普惠收费项目定期进行审计并纳入考核,每年也将对中心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合作。”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中心的顺利运营和健康发展,未来将持续完善包括场馆安全管理、教务教学管理、志愿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