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引入社会力量 激活基层文化供给
本报记者 付远书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施更新不及时、吸引力不足,怎么办?四川成都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方法,近年来在多地启动试点项目,聚焦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及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通过打破传统思维,吸引有合作意向和执行力的团队参与服务供给,初步激发当地文化资源活力,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
从单一供给到多方参与
参与沉浸式戏剧《诗仙李白》的演出,不仅能学到表演技巧,还能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成都市武侯区文化馆国学分馆琢育国学院创新打造“国学小剧场”品牌,策划、创编、演出《诗仙李白》《相遇苏东坡》等沉浸式剧目,带领孩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国学魅力。
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从单一普惠性向品质多样化的转变,从2018年起,武侯区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运营、第三方监督”的模式,推动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签署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框架协议,打造“蜀宫琴台”“琢育国学”“黑胶文化”等11个主题分馆,将服务内容从传统的文艺表演、展览讲座、艺术培训等拓展到艺术鉴赏、沙龙雅集、非遗研学等方面。
“围绕特色分馆,我们开展了古典妆造雅集、插花体验、青少年非遗研学等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武侯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多方深度合作下,武侯区撬动社会资源,实现了服务力量从文化馆单一供给到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转变。
成都市武侯区文化馆国学分馆国学剧目 琢育国学院供图
“管活动”“管乡风”多管齐下
除了横向拓展,聚焦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本身,成都各地围绕公共文化阵地“共建共管共用”进行有了益探索,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了社会化运营的全流程治理机制。
在崇州,文旅管家成为推动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发展重要力量。“早在2010年,崇州完成了新一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逐渐显现‘专干不专’‘末梢不至’‘效能不佳’等问题。”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旅管家最初的功能是以文化站为主要载体,组织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活动。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转变,当地尝试招募专业文旅策划人员为文旅管家,并确立了“管设施、管活动、管数据、管培训、管乡风”的“五管”责任链条。
在“管乡风”方面,文旅管家要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形式,形成新的乡规民约,同时建立农民文化礼仪服务队,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管活动”则需要在负责区域内文化、旅游、体育等日常活动的基础上,推动开展有乡土气息的品牌文化活动,造就“一村一品”新格局。
完善的责任链条为有志于文旅公共服务事业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经过近10年的磨炼,崇州文旅管家队伍已有近40人,由文旅管家引领注册的志愿者2000余人,建立新型社会文旅组织20余个,形成定制化、套餐式、个性化的乡村文旅人才新场景。
鼓励同时做好规范引领
“社会力量的介入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社会力量为成都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得到了群众认可,但也存在阵地不牢、手段不多、资源闲置、机制不活、效能发挥不够等问题。“社会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是关键问题。”武侯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侯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还存在承接主体数量不足、社会参与面窄、参与形式单一等问题。
为建立规范透明、权责明确、管理到位、保障有力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工作制度,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于2023年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当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中缺乏承接主体及资质标准等问题提出指导意见。比如多途径加大承接主体扶持力度,包括将社会化管理承接主体员工纳入各级文化干部培训体系、加大优质文化资源配送力度、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服务内容、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等,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整体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