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广东文旅微短剧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

2025-04-03 纪委 35
2025年3月27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发布第六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系列微短剧《不辞...

2025年3月27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发布第六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系列微短剧《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季)成功入选,该系列微短剧自1月29日(蛇年大年初一)首播以来全网播放量突破1500万并仍在持续增长。

该系列包含《不辞长作岭南人》(系列同名剧集)、《以爱之名》《“女王”的逆袭》《出逃去岭南》《“南越王”的特种兵旅行》五部微短剧,以岭南文化传承与文旅资源推广为核心,通过贴近时代脉搏的网感叙事,生动展现岭南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借由人物的智慧、勇气与担当,与当代人的奋斗、创新精神相呼应。观众在领略岭南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同时,得以汲取力量与灵感,感悟人生的多元可能,深化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激发对岭南旅游的向往。

立足岭南文脉,以微短剧讲好广东故事。《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季)以苏轼、张九龄、汤显祖、冼夫人、赵佗等历史名人为叙事锚点,串联惠州博罗、湛江徐闻、茂名高州、韶关南雄、广州越秀及海珠等地的自然与人文地标,通过“历史照进现实”的创意表达,构建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该系列以“小体量、大情怀”为创作理念,将历史厚重感与年轻化网感巧妙融合,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岭南文化的深度、广度与时代风貌,增强人们的获得感与归属感,有效推动广东文旅资源的广泛传播。

匠心与创新并重,历史与当下共鸣。一是匠心雕琢品质。从剧本打磨到场景拍摄,以“帧帧求精”的态度,将岭南山水、人文风情凝练为可感可知的视听画卷,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剧中感悟文化力量。二是场景还原精益求精。为真实还原汉、唐、宋、明四朝历史风貌,剧组在服装、道具及场景设计上进行了深入考证。五部短剧跨越不同朝代,每一时期的服饰形制、器物纹样均严格参照历史文献与文物资料,确保细节与特定时代背景精准契合。三是古今对话妙趣横生。剧集在坚守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创新融入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表达形式,通过快节奏剪辑、幽默化台词与紧凑的剧情结构,将传统文化以轻量化方式呈现,实现传统文化的“破壁”传播。

以文化为魂,以旅行为媒,书写岭南精神新篇章。一是活化历史资源,赓续岭南文脉。苏轼的“逆境豁达”、张九龄的“家国孝义”、冼夫人的“和合智慧”等人物精神切片,将抽象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故事场景。通过“以古鉴今”的叙事策略,让岭南文化从博物馆的静态陈列走向大众生活的动态参与,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二是创新传播范式,突破圈层壁垒。以“网感喜剧”为破题利器,利用穿越、反差、轻叙事等手法消解历史厚重感。其中《出逃去岭南》中春香与汤显祖的“跨次元互怼”,《“南越王”的特种兵旅行》中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游戏角色与广州地标的“魔幻联动”,均以年轻态语言重构文化表达。同时,深度融入雷剧唱段、高凉非遗菜等非遗元素,通过文化符号的娱乐化编码,让年轻观众在“追剧打卡”中自发成为文化传播者。三是深化文旅融合,激活消费动能。通过“一剧一城一主题”的创作模式,构建起“微短剧+文旅地标+消费场景”的立体生态。《以爱之名》以韶关丹霞山、珠玑古巷为核心取景地,推动历史研学游热度提升;《出逃去岭南》聚焦湛江徐闻,激活徐闻舞狮、雷剧展演等当地非遗体验项目;《“女王”的逆袭》结合茂名高凉古城特色,助力“冼夫人文化节”文旅品牌影响力升级。剧集上线后带动了取景地旅游人流量增长,非遗体验、文创衍生、精品旅游线路等消费场景持续扩容,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真正实现“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

配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