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 2020-2021年优秀田野考古工地”有关情况

2022-06-28 纪委 594
&;&;发布人:王廷琦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栾丰实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同修 &;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山东博物馆馆长王守功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

 

 

发布人:

王廷琦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

栾丰实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同修  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山东博物馆馆长

王守功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

孙  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

冯庆东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推广处处长  

 

2021年考古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一年来,全省文物战线和考古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拼搏,守正创新,推动山东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有五大工作亮点:

(一)强化系统思维,突出政策扶持,开启了山东文物考古事业新征程。一是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会议规格之高、参会范围之广,在山东文物事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会上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是继《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之后,我省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又一政策性文件,提出11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其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加强考古队伍建设、落实考古职工野外津贴等工作任务纳入了会议讲话和文件,可以说都是“实招、硬招”(李群副部长评价“干货实货满满”)。二是印发《山东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未来五年全省文物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重要依据。《规划》明确了做好今后五年山东考古工作的总要求,要充分发挥考古工作“印证历史、传承文明、促进发展、服务大众”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山东考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三是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东大学签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大学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加强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物保护、课题研究能力和水平。

(二)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考古队伍能力建设得到提升。一是推动市、县(市、区)文物考古机构和队伍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更名为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并增加编制,临沂市成立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30人),曲阜市、临淄区成立了独立的文物局。二是创新试点开展“山东省首批考古勘探单位”确认工作。公布了10家市级文博事业单位为考古勘探单位,将极大地缓解工程建设考古队伍严重不足的困境。三是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竞赛以“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来自19个省份的152名选手参加包括考古勘探在内的6个项目的比赛,我省取得优异成绩,有力促进了文物技工队伍建设。四是依托工程建设考古发掘工地,采取以干代训、干训结合的方式,举办了省第六期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考古勘探项目负责人岗前培训班、泰安市第二期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培训考古专业人员100多人次。

(三)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厚植文化自信,考古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项目取得重要考古发现。2021年度我省共有8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批并实施。跋山遗址重要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予以通报。滕州岗上遗址、临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即稷下学宫遗址)、青岛琅琊台遗址、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2项初评名单,岗上遗址考古还被列入2020年“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新发现。焦家遗址、海北遗址等考古也都取得了新发现。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完成了明清海防遗址调查项目、山东古港口调查项目等多项涉水文化遗产陆地调查,均取得重要考古成果。二是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考古科研取得新成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组织开展了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如黄河文明与堌堆遗址——菏泽考古发掘现场学术交流会,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近现代沉舰沉船研究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等等,对促进省际之间考古机构合作交流,提升我省考古学术地位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各考古机构加大对考古资料整理力度,沂水纪王崮墓地、西孟庄遗址等多处遗址或墓地的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省内考古研究机构发表考古简报或报告20余篇,论文16篇,出版了《海岱考古十四辑》《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昌邑辛置》等考古报告和专著10余部。三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山东百年考古成就展》宣传展示山东考古成就、讲述山东古代文明史,名列全国博物馆十大展陈第七名,累计接待游客超50余万人次。就该展览推出的“好客山东说”大型文旅直播活动,直播观看量达368万,献上了一份精彩绝伦的文物盛宴。开展“山东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发布;组织参加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活动,泰安大汶口遗址等6项入选,位列全国第三。2020年度全省田野考古汇报会评选出5项山东省年度考古新发现奖,并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推介了山东考古成果。《中国文物报》对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专刊报道宣传。四是考古科研基地和工作站建设取得新进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淄区人民政府联合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山东临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会成立,搭建起山东地区涉水文化遗产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交流发展的新平台。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滕州岗上遗址考古标准库房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纳入“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曲阜工作站的文物库房建设正式启动。

(四)打好“组合拳”,加强制度建设,工程建设考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扎实推进。截至2021年底,济南、临沂、滨州、潍坊市政府先后出台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南市作为试点市开创性开展考古前置工作,取得系列成功经验,具有率先示范作用,值得各市和有关单位学习借鉴。二是着力解决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和工程建设考古存在的难点问题。省厅印发《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监督管理的通知》《山东省建设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方案、工作报告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编写指南》等文件,为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国家文物局《工作简报》第17期刊发《疏卡点 解难点 山东强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对我省强化工程建设考古管理、保护利用、文物安全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三是规范考古项目的组织管理。首次探索委托省考古学会开展考古项目检查验收工作,2021年度共完成验收项目80项。四是开展工程建设勘探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并指导地方建立健全考古勘探项目开工报告、检查验收等制度;成立基本建设考古勘探监督管理微信群,实行监管网络动态填报制度。五是考古工作服务工程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组织开展了944项工程建设考古调查勘探项目,新发现文物点约217处。实施配合工程考古发掘项目112个,抢救保护了大量文物。完成20余项工程涉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延续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考古工作模式,调动全省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开展济青高速中线工程考古发掘工作大会战,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建设。

(五)夯实基础,融合发展,考古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是组织文物资源专题调查工作。完成黄河流域文物资源调查,为国家文物局编制《黄河文化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组织全省石窟寺实地调查并编制完成调查报告,山东石窟寺考古项目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重点区域石窟寺考古调查发掘项目。二是开展国保单位保护区划勘定工作。会同自然资源厅落实组织完成1-8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区划勘定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共同公布。三是组织开展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工作。已经省政府核定公布,其中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1处,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1处。四是对接大运河、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工程。推动实施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铁门关遗址、齐长城定头崖西山段等文物展示利用项目。五是积极推动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起草了《山东省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启动了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