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以创新求突破 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情况

2022-06-28 纪委 573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女士,省委...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邀请省文化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女士,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刘金祥先生,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郅良女士,介绍我省“以创新求突破 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磊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王磊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各媒体长期以来对山东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今天这次发布会的关键词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去年,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其中就包括“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聚焦创新,系统部署了“十大创新”任务,“加强文化宣传创新”列为“十大创新”之一,这赋予文化和旅游战线重要使命。

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将2022年确定为“创新突破年”,聚力抓好“六个创新突破”,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艺术创作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上创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创作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扶持引导,形成精品创作持续繁荣、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两个效益”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

在出精品上,通过实施重点项目责任制、重大选题定期发布制、集体创作制,以及组建剧本库、专家库等措施,全面提升艺术创作组织化水平。今年,将聚焦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围绕重大节点和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和冲击“五个一工程”奖,抓好重点剧目创作演出。一季度以来,重点剧目、重点工作进展顺利,京剧《燕翼堂》、吕剧《一号村台》等正在抓紧修改提升,吕剧《大道直行》、柳子戏《大河粮仓》、《远航》均已完成剧本初稿,艺术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在出人才上,正在抓紧制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还将出台艺术专业职称评价标准条件,持续推进“戏曲名家工作室”“青年创作人才扶持计划”,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在出效益上,重点抓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在剧目创作、薪酬分配、绩效考评、市场营销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管理运营新机制,进一步激发院团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二、产业发展在提质增效、赋能升级上创新突破。重点实施“文旅产业提振7大举措”:

一是政策扶持。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乡村旅游用地、文旅金融产品创新等,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出台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办实事、解难题。目前,我们已经印发《关于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项目建设的通知》,据统计,今年山东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清单中文旅项目达232个(不含青岛),专项债券需求815亿元。二是主体培育。实施文旅企业“百企领航行动”,开展“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邀请大型文旅企业集团、投资机构来鲁投资兴业。三是精品引领。加大高品质、定制化旅游产品线路的开发力度,通过实施“精品景区建设三年行动”、“村庄景区化建设攻坚年”等,推动旅游产品迭代升级,打造精品。四是度假提质。在全省开展旅游度假区提升行动,丰富度假产品供给,为游客提供多样化旅游服务。五是智慧赋能。完善“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功能,搭建完成“一中心四平台”,出台《山东省智慧景区建设标准》。六是消费提振。创新办好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第六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等活动,提振市场信心。七是宣传助力。通过实施“好客山东”品牌提升行动,加大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抓项目、活起来上创新突破。重点是创新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在抓好保护的基础上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在文物保护利用上,突出抓好“十大工程”,包括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齐长城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程等,涵盖40多个重点项目,以此为抓手串起文物工作全盘。今年一季度,《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立法、“红黄绿”段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公益岗位设置、卫星遥感影像监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革命文物工作、博物馆事业发展等重点任务有序推进。我们将持续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主要是创新理念、提升层次,全力办好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聚焦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示,积极办好“河和之契”非遗交流展示周。实施“山东手造”工程,做大做强手造产业。目前,“山东手造”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建立标准体系、打造产业集群、建设非遗工坊等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四、公共服务在提升效能、打造样板上创新突破。今年起,实施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每年评选10个样板镇、20个样板村,以评促建,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新实施群众性小剧推广工作,开展“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主题情景小剧创作展示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文化惠民,开展“最美城乡书房”评选,办好“冬春文化惠民季”“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等活动,在全省打造常态化、有活力、参与广的群众文化品牌。

五、宣传推介在扩大影响、擦亮品牌上创新突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理念创新,用好央视“品牌强国工程”,突出“旅游目的地”概念,全省将“好客山东”这个省级大目的地统一策划,统一包装,做精做优做强;同时支持各地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整体形象。强化方式创新,针对不同客源地、不同时间点、不同受众群,开展更精准、更有效的宣传推介。强化手段创新,统筹国内宣传与国际宣传,充分发挥中国旅游新媒体推广联合体作用,加大新媒体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打造“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季”,实施山东文旅网络营销“个十百千万”行动,推进“好客山东”慢直播。加强线上文化旅游对外交流,保持交流热度,持续擦亮“好客山东·孔子家乡”品牌。

六、市场管理在保底线、促规范上创新突破。主要是针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管理重点,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全省旅游景区、旅行社、公共文化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星级酒店及文旅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抓实抓细各项举措,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创新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二是守住安全生产红线。针对重大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汛期、暑期等关键节点,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制定文化旅游安全标准和管理规范,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三是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效能,持续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以上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六个创新突破”有关情况,2022年,全省文旅战线将“以创新求突破”,力争取得更大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文化报记者

山东省是文物大省,刚才介绍到,山东省将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王磊

山东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之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以创新求突破”,我们将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即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齐长城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海岱考古”工程,古籍、古建筑、古遗址、古街区、古村落、古树木保护利用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工程,让文物“活”起来工程,文物法治和安全工程,齐鲁文博人才工程。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将推进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目前确定重点项目及任务46个。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

第一,抓特色,出亮点。“十大工程”注重突出山东特色,实施一批黄河流域、齐长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考古和展示项目,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实施“海岱考古”工程,深入推进焦家遗址、岗上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琅琊台遗址、跋山遗址发掘研究等“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山东项目,为实证中华文明做出山东贡献;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围绕“迎接二十大、见证新时代”,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好红色基因。 

第二,立长远,打基础。保护管理是文物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在齐鲁古籍保护方面,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推进珍贵古籍抢救保护项目;在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管理方面,以省政府最近公布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第一至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区划勘定成果为契机,将启动开展省级文保单位保护区划的调整勘定,并将勘定成果纳入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实施严格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古街区、古村落、古树木的保护利用方面,会同住建部门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名村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会同自然资源部门按照《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要求,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内的古树木的保护。

第三,促改革,活起来。目前全省博物馆数量达63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在博物馆建设上,我们既要数量更重质量,一方面完善博物馆体系,推动山东博物馆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实施“一县一馆”“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另一方面实施精品展览和社会服务计划,推进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围绕让文物“活”起来,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创新实践,今年3月,评选并公布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近期,还将公布山东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推进“文物+旅游”,推动更多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纳入旅游线路。

第四,保安全,强队伍。实施文物法治和安全工程。配合省人大出台《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实施文物安全专项行动和“天网工程”,组织各地设置“文物保护巡查”公益性岗位,壮大文物保护员队伍,严格文物巡查管理。实施“齐鲁文博人才工程”,拟5年内培养和引进30名左右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中宏网记者

今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有哪些政策和举措?

刘金祥

文化创意产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又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后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速成长,为加快实现文化强省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2021年,全省文化产业向好向优发展势头良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达到2782家,实现营业收入6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出全国8.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5.8%,高出全国6.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不少短板,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依然偏小,与山东文化大省地位还不匹配;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文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多而不强情况突出,高附加值企业较少,整体盈利能力偏弱;产业集聚度不高,融资渠道不畅,文化领军人才缺乏。

针对这些问题和短板,近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单位,起草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我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若干措施》由发展目标、重点领域、重点举措、支持政策和组织实施五个部分组成。在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将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对到2025年全省文化企业、园区、平台、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和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等提出了具体增长目标。在重点领域部分,立足我省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提出着力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重点领域,即山东手造、创意设计、文化智能制造、影视创意、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数字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出版与绿色印刷、研学文旅,每个领域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到2025年该领域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年营业收入的具体目标。在重点举措部分,坚持创新驱动,突出要素集约,提出在数字战略带动、区域战略带动、园区基地带动、公共平台带动、头部企业带动、高端人才带动等6个方面靶向施策,力求巩固现有基础、发展潜力优势、突破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在支持政策部分,主要从要素保障、资金奖补、税收优惠、基金撬动、金融支持等5个方面提出18条有针对性的“干货”政策,政策不贪多求全,但求管用实用。在组织实施部分,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的要求,提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六个一”推进模式,确保工作有效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创新链效能,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大众日报记者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请问,今年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郅良

济南市坚持把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当成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今年,将重点从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做强沿黄文旅产业、讲好济南黄河故事三个方面加强创新,坚持项目化推进,切实抓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一是创新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齐长城遗址保护利用、考古遗址公园提升建设等工程,积极推动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济南段)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加强齐长城遗址保护。开展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小而精”红色展陈。研究制定博物馆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扎实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八大工程,高标准办好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二是创新做强沿黄文旅产业。突出项目支撑,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文化馆群设施,加快推进明水古城、丁太鲁文旅城、大众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精心做好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展陈展示,打造济南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靓丽窗口。支持起步区举办第二届“黄河文化季”活动。推进沿黄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集聚片区、民宿集聚片区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创建、指导评定一批A级景区、旅游休闲街区、红色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

三是创新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主题,创作排演莱芜梆子《烽火绝恋》、话剧《英雄山》、京剧电影《邓恩铭》等精品力作。制作纪录片《诗画72名泉》《城子崖》《齐长城》,实施“济南100”精品营销工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打造济南黄河文化IP,推出黄河主题线路、打卡地和文创产品。举办公共图书馆发展论坛、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大河奔腾—中国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画院联盟优秀作品联展等一批重要文化活动。

中国旅游报记者

202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山东省旅游业复苏强劲,请问,今年,山东省在精品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赋能升级方面会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磊

今年,我省将在旅游目的地打造、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资源转化利用等三个方面推动创新,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实现精品旅游产业扩容提质升级。

一、创新提升旅游目的地打造。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整合区域资源要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体系。一是加快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开展景区“产品提升”、度假区“业态提升”行动,推动有条件的景区延长开放时间,开发观日出、夜旅游等精品分众产品,打造核心度假、精品演艺项目。二是打造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树立主客共享理念,拓展城市旅游休闲功能,推出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规划发布“城市漫游”主题线路和产品,打造一批城市休闲旅游新地标。三是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能级。评定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动态管理,完善有进有出的约束机制。

二、创新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优质产品的供给水平。一是进一步丰富“旅游+”“+旅游”产品业态。重点推动乡村旅游、海洋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工业旅游、冰雪旅游、自驾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二是创新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推出“乡村好时节”十大主题活动,建设十个体验基地;推进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建成一批乡村微度假目的地;培育“蓝色休闲”品牌,发展海洋牧场游、海岛度假游、滨海自驾游,打造温带海岸休闲度假连绵带;打造“红色讲解员”品牌,推出“跟着红色经典去旅行”精品线路;创新发展研学旅游,推出一批研学旅游新基地、新产品。三是科技赋能推出高品质产品。结合疫情下旅游市场消费新变化、新特征,着眼满足游客品质化、个性化的新需求,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借助全息投影、夜间灯光秀、5G、AR、VR等现代技术,不断升级智能化运营能力,创新推出文化主题型、休闲度假型、沉浸体验型高品质产品。

三、创新推进文旅资源转化利用。坚持文化引领、生态优先,把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业发展全过程,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聚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攻坚突破。加快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段)。围绕齐长城锦阳关段、临清运河钞关、高青安澜湾等,打造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重点主体功能区。二是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断推动优秀文创落地转化,推动“山东手造”、文创产品进景区、进高速服务区。三是深化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发布首批省级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名录,将山东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文旅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保护利用起来。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创新是文艺创作的灵魂,请问我省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推动文艺创作的创新?

刘金祥

文艺创作离不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根源就在于创新力的缺失。在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省委提出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为落实省委的部署要求,推动我省文艺事业繁荣兴盛,目前我们正在起草《关于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其中,将制定出台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文艺创作的创新。

一、在选题策划方面。聚焦重大现实、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深度策划一批重点选题,提升文艺创作的针对性和独特性。经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目前我们已经策划了20个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选题。这20个重点选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时间节点,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力求用文艺的形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和山东故事。2月8日,我们已通过新闻媒体将这些选题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征集。下一步征集工作结束后,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出一批重点创作项目纳入项目库,重点加以推进。

二、在激励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文艺精品奖励机制,修订《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除了对获常设全国性文艺奖项和在国家级平台展示的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外,对获得国家大奖、群众高度认可、高票房、国际传播效果好的优秀作品,将进行重奖特奖,充分发挥好奖励对精品创作的激励引导作用。

三、在创新表达方面。进一步倡导文艺创作者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大胆探索,推动文艺创作在题材内容、艺术表达、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实现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特别是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将立足我省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两创”题材文艺创作,引导创作者找准时代结合点,着力呈现年轻化、时尚化表达。在这方面,我们在2022山东春晚和山东卫视元宵晚会的创作中,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在文化惠民方面。为增强群众文艺创作的效果,推动文化惠民提质增效,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创新发展,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创作推出更多符合时代特点和大众心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开展小戏小剧的创作展示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创作剧本,政府购买后统一印发到全省各地,让群众演、演群众,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出新出彩。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去年,济南市成功当选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今年,济南市将举办“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系列活动,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郅良

去年,济南市首次申办就成功当选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和表扬。今年,济南市将高规格、高质量举办“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系列活动。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整合城市文化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展现济南的文化特色和城市魅力,谱写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系列活动将创新举办形式和内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于4月下旬举办开幕式,活动贯穿全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主题突出。“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以“东亚文都·天下泉城”为主题,坚守“民心相通、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理念,系统化、全方位向世界展示泉城济南8000年考古史、4600年文明史的恢弘古韵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时代风采,持续深化拓展与日韩在人文、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二是形式新颖。“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开幕式将在线上举行,届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济南市领导,日本、韩国驻华机构代表和中国温州市、日本大分市、韩国庆州市将以视频方式参加活动,活动视频将在文旅部、省文旅厅、2022“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官网、以及国际在线、新华网、日韩文化部门相关媒体平台同步播放。

三是内容丰富。“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年举办会议、论坛、展览、演出、赛事、节庆、美食等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100余场文化交流活动,既包括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全国杂技展演、济南国际双年展等大型文化活动,也包括东亚文化城市发展国际论坛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四是合作共享。以“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为抓手,与城市各项工作充分结合,通过主题月、专场活动等方式,深入发动群众以及各个行业,搭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良好格局。系列活动举办期间,将发起成立东亚文化之都青少年交流联盟、东亚文化之都博物馆联盟、文都志愿者联盟和山东手造中日韩交流基地等,构建国内外当选城市之间常态化交流平台,搭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高质量文明互鉴平台。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推广处王小娟,联系电话:51791758。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